2.9亿光年外黑洞周围发现被撕裂星系残余(图)

2012-2-17 10:28| 发布者:cphoto| 查看:609| 评论:0|来自:新浪科技

摘要:被年轻蓝星团环绕的一个中等质量黑洞。科学家认为这个黑洞周围一度存在一个矮星系    钱德拉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展示了银河系中央人马座A*黑洞的周围区域。科学家认为这一新发现有助于了解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    ...
 
被年轻蓝星团环绕的一个中等质量黑洞。科学家认为这个黑洞周围一度存在一个矮星系
被年轻蓝星团环绕的一个中等质量黑洞。科学家认为这个黑洞周围一度存在一个矮星系
钱德拉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展示了银河系中央人马座A*黑洞的周围区域。科学家认为这一新发现有助于了解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  
钱德拉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展示了银河系中央人马座A*黑洞的周围区域。科学家认为这一新发现有助于了解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借助于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中等质量黑洞周围的炙热年轻恒星团。这些年轻蓝星的存在说明,黑洞周围一度存在一个矮星系,现在已经被撕裂。这个黑洞于2009年首次发现,质量相当于2万个太阳。

  科学家认为中等质量黑洞可能合并,形成超大质量黑洞,例如潜伏在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相当于400万个太阳。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超大质量黑洞以及周围的星系如何形成。绝大多数星系的中央据信都存在一个黑洞。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的马修-塞维拉特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这个中等质量黑洞起源的证据。”

  据信,这个黑洞周围的年轻蓝星是在矮星系与规模更大的ESO 243-49星系发生相撞后形成的。相撞过程中,矮星系的很多恒星被摧毁。天文学家已经了解大质量恒星如何发生塌陷并形成质量大约相当于太阳10倍的黑洞,但至今仍不清楚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一种观点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通过中等质量黑洞合并形成,后者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到数千倍。

  2009年,研究论文主执笔人、澳大利亚悉尼天文学研究所的肖恩-法莱尔借助欧洲航天局的牛顿X射线望远镜发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黑洞。这个黑洞被称之为“HLX-1”,质量是太阳的2万倍,位于距地球2.9亿光年的ESO 243-49星系边缘。

  法莱尔和他的小组利用宇航局“雨燕”卫星和哈勃望远镜对HLX-1进行X射线、近红外、可见光和紫外观测。观测结果显示,HLX-1周围存在一个年轻恒星团,规模达到250光年。塞维拉特说:“这个黑洞非常特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中等质量黑洞。这种罕见性说明中等质量黑洞只能在短期内被观测到。”(孝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02:08 , Processed in 0.0159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