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她,就是阿涅斯·瓦尔达

2012-3-21 15:58| 发布者:cphoto| 查看:5356| 评论:0|来自:雅昌艺术网

摘要:她是一位矮胖老妇人;她衣着法式绣花紫衣红裤;她似蘑菇的发型中已经半白;她是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战士;她也是一位诗人;她1957年曾来到中国,游历了沈阳、北京、上海、武汉、广州、云南等地;她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 ...
她是一位矮胖老妇人;她衣着法式绣花紫衣红裤;她似蘑菇的发型中已经半白;她是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战士;她也是一位诗人;她1957年曾来到中国,游历了沈阳、北京、上海、武汉、广州、云南等地;她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雅克·德米的遗孀;她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之母”;她也曾被诗人阿伦·德加拉评价为:奄奄一息的法国电影荒野中一株生机旺盛的小树;她拍照片,做装置,同时也拍摄实验短片和video;她的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巴塞尔艺术节等展出;她的回顾展刚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她就是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瓦尔达  Photo by Julia Fabry

  阿涅斯·瓦尔达1928年生于布鲁塞尔,1940年因战争来到了法国南部赛特,随后在巴黎索邦大学和卢浮美术学院结束学业并获得了摄影专业技能文凭。1954年阿涅斯·瓦尔达在自家的庭院举办了首次个展,同年,她开始了在电影上的探索,并毫无基础的制作拍摄了她的第一步短片《短角情事》,也正是这部电影为她赢得了“新浪潮之母”的美誉。

  阿涅斯·瓦尔达走入我的视线最初是因为她的一批摄影作品,她1957年作为中国政府邀请的代表团正式成员来华拍摄了一系列的摄影作品,她带着她的禄来6X6相机和徕卡M3相机在中国由北到南,她找到了那些吸引她眼球的事物,北方的工厂,天桥的杂耍,云南的少数民族,北京五一劳动节,木偶,重庆的码头工人,以及到处可见的孩子。我看到这些作品的电子图时,便不停的为其敏锐的观察力所惊叹。那些影像似乎过于平常,甚至是找不到任何主题,只是拍了下来。而在我看来,这些影像和摄影刚刚走进中国的状况很像,摄影术早期走入中国时包含了2个部分的影像。第一是照相馆影像,由于早期摄影设备昂贵,普通大众几乎没有可能拥有设备拍摄照片,然而,大众对于这种新鲜的获取图像方式却充满了热情,一是相对于宫廷肖像画而言,摄影还是相对便宜,二是摄影能更真实细腻的反应被拍摄者,多数的影像并没有任何情绪,只是记录客体。第二是西方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影像,在这部分影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早期西方摄影师对中国的兴奋点,他们拍摄中国的运河,江南美景,皇家建筑,市井生活,似乎要将见到的一切珍藏起来,这种档案式记录也成那时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阿涅斯·瓦尔达的作品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并没有像表达任何的态度和情绪,其二是,她保留了自己对这样的一个陌生环境的兴奋点,但又怕自己的冒失猎奇显得无理。瓦尔达说,在当时,他看到苏联工业对中国的巨大影响,这里几乎没有除了苏联人之外的西方人,“当时我们为了去中国,必须途经布拉格、莫斯科、乌兰巴托,这些全是共产主义国家。”有时候她也会停下来,“因为景色实在很美”瓦尔达感慨的说,“一个大国在发展,而我则一边忙着,一边梦想着如何带回收获的中国影像”。

 

作品《露台上的人们》与《柯布西耶的露台》

  作品《露台上的人们》与《柯布西耶的露台》是一件很具有实验性的摄影装置,《柯布西耶的露台》是一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拍摄于法国著名设计师柯布西耶所建造的一出位于马赛的建筑的露台上,阿涅斯·瓦尔达一直在思考这张照片所产生时的前一秒和后一秒都在发生着什么,时隔53年后,阿涅斯·瓦尔达受这张照片的启发,拍摄了时长2分33秒的《露台上的人们》短片。阿涅斯·瓦尔达来到当年拍摄的地方,并带着一个小型的摄制组,但此时,画面中的那位摄影师已经不是她自己了,阿涅斯·瓦尔达如今已经坐在监视器后,看着这些由她在当地选择的演员来为那53年前的照片提出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一种延伸,她把二维的平面的照片立体化,将瞬间拉长,试图告诉大家,每一张照片背后都一个一段故事,阿涅斯·瓦尔达此时成为了她作品背后的那位讲故事的人。这一类型常被艺术批评家称之为“解构主义”的观念摄影,这种方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观念摄影更具有摄影的思考性,他们并不主张现实主义摄影师用摄影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不是新闻摄影师,而是哲学家和艺术家,同时期的观念摄影师开始跨领域创作,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是文字形式还是现成品的立体方式,都作为他们思想的一种表达,约瑟夫·科索斯(joseph kosuth,1945—)的《一把椅子与三把椅子》(1965)是观念摄影非常贴切的作品,他将椅子的照片,木头椅子,以摄影放大的字典中椅子的定义的照片一起展出,完全打破了传统摄影的定义,而是站在解构“椅子”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椅子”的问题上。阿涅斯·瓦尔达的目的似乎更富有哲学化,她将一张照片的前后铺开叙述,像是在说“照片”是什么,或者说,这张照片对她本人意味着什么,是她在思考照片的真实,还是在探索不同手段对同一题材创作所产生的差异性,还是她对“时间”这一名词有了新的思考,也许这些问题都包含在内吧,甚至她自己也可能说不明白。

 

 

    阿涅斯·瓦尔达说她喜欢海,也喜欢孩子,于是就有了一个主题锁定在孩子们在海滩上欢乐场景的装置《乒乓,人字拖与露营的营地》,这是一件结合了声音,video,现场装置等综合因素的一件作品,她说“这个夏天是多彩的,那些堆成一摞颜色饱满的塑料容器和器具使人悦目,让人很想去买一件,夏天的颜色就像维生素D”。瓦尔达不仅将热闹的海滩集市搬到了美术馆,还营造了另一个更宁静的海滩,这片海滩由两部投影、音响设备和细沙组成,两部投影分别投射在周围铺满细沙的幕布上,海浪在幕布上缓缓流向细沙,海风和海浪的声音也慢慢穿透展厅,如果说这是一片属于瓦尔达自己个人观察的海滩,那么作品《努瓦姆梯耶的寡妇》则是她将个人观察投向社会现象的一次实验,并且,还是一次有关自己的社会问题,这是一幅多频道video,在中间的屏幕上,我们看到海边的一些寡妇,穿着黑衣,在这一屏幕的四周,十四台显示器播放着一些采访短片,小屏幕是无声的,在展览现场,每个屏幕各自配有一幅耳机和椅子,参观者可以自由选择想要聆听哪一位寡妇的故事,在阿涅斯的耐心拍摄和手机下,这个岛的每个寡妇都在屏幕上述说着她们自己的故事,阿涅斯·瓦尔达和她们没有隔膜,因为她自己也有着同样的生活。
55年之后,正值中国龙年,属龙的瓦尔达再回中国。她认为这个属相十分吉祥,有着很多东方的神秘,为此她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特意制作了一件装置“中国红门”,这个富有中国色彩和形象的红门被放置在美术馆的正厅,也蕴含着阿涅斯·瓦尔达对每个穿过“中国红门”的祝愿。在这次个展的前言中,瓦尔达说:“在这样一个充满嘈杂和冲突的世界里,仍然能以愉悦的心情表达自己,这是一种奇特的经历。到处都有人在打仗,到处都有苦难、叛乱和自然灾难。然而,我们还是需要文化与艺术。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在创作一种看法不同、呼吸不同的空间。艺术是风,我们需要它四处吹送。”

阿涅斯.瓦尔达1928年生于布鲁塞尔,她与四个兄弟姐妹在比利时度过了童年。1940年,全家人因为战争的原因离开了比利时,来到法国南部的赛特,随后她在巴黎索邦大学和卢浮美术学院结束学业,获得摄影专业技能文凭。从1951年至今,阿涅斯.瓦尔达一直居住在巴黎14区的Daguerre街。1948年,她成为让.维拉尔的摄影师,并应邀参加阿维尼翁戏剧音乐节,随后加入了以著名演员热拉.菲利普为灵魂人物的国家人民剧院。1954年,她在自家庭院举办首次个展,随后多次举行了关于中国和古巴的摄影展。渐渐的,利用各种旅行与访问的机会,她拍摄了许多匿名的肖像与当时的名人像。同年,阿涅斯.瓦尔达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转往电影方向发展。她先是成立了电影合作社Ciné-Tamaris,并以此制作拍摄了她的第一部短片《短角情事》,这部电影随后为她赢得了“新浪潮之母”的名声。她最著名的电影包括:《5时至7时的克莱齐奥》、《幸福》、《天涯沦落女》(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南特的雅克》、《拾穗者》。与电影艺术家雅克.德米(1990年去世)结婚后,两人育有女儿罗莎莉.瓦尔达-德米,目前是一位服装设计师;以及马蒂尔.德米,从事演员和导演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阿涅斯.瓦尔达翻开了她职业生涯的新篇章——造型艺术家。她的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S.M.A.K de Gand、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的马尔蒂娜.阿布卡亚画廊,赛特当代艺术中心、41届巴塞尔艺术节、娜塔莉.欧巴迪亚画廊, 赛特的保尔•瓦雷里美术馆。

    在中国举办回顾展是一次不容错过的良机,让我们得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以及在上海,去发现这位已经83岁、且不断创作的艺术家的方方面面。著名导演贾樟柯将担任此次的活动大使,装置艺术作品展与电影放映会将持续于整个活动之中。

    《装置艺术家阿涅斯•瓦尔达》将推出她最近这些年以舞台设计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十余部装置作品。 阿涅斯懂得使用电影和影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快乐和忧伤相映成趣。

    《摄影家阿涅斯•瓦尔达》将推出更近时期的《破碎的肖像》中的《自画像》等系列摄影,以及名人摄影作品等。《中国门》是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特意创作的装置。这件红色的作品陈列着她1957年在中国旅行期间拍摄的那些从未面世的图片,当时她是受中国政府邀请的代表团正式成员。

    《电影艺术家阿涅斯•瓦尔达》将在每个城市推出一个电影单元,从五十年代的早期电影作品——如图像风格都新颖独特的《短角情事》与《幸福》——到近期的自传性作品《阿涅斯的海滩》。

    除了展览与电影放映之外,展览开幕周期间,策展人、组织者与合作机构还将在北京共同举办一系列的公众活动与学术活动。

    中央美术学院将迎来由法国著名批评家付东,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系主任宁瀛,以及阿涅斯瓦尔达本人亲自主持的大师课堂。

    回顾展的另一个重头戏则是瓦尔达短片奖的颁发。这个奖项对中央美院电影系的所有学生开放,旨在帮助发现有才华的新人。获奖者将会受邀来到法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5 23:59 , Processed in 0.07383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