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推开根本看不见的门 ---评赵利文的《艺术围城》

2012-3-26 17:06|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976| 评论: 0|原作者: 巩志明|来自: 巩志明博客

摘要: 这事看似和我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我介入得很深。 赵利文的《艺术围城》终于出来了,刚刚送来拿在手里,突然感觉很陌生,说句不得体的话,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或者爱人,突然产生的陌生感,这感觉很真实,也很飘忽, ...

 

      这事看似和我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我介入得很深。

      赵利文的《艺术围城》终于出来了,刚刚送来拿在手里,突然感觉很陌生,说句不得体的话,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或者爱人,突然产生的陌生感,这感觉很真实,也很飘忽,就是对于我这种感觉一向非常敏感的人,也不经常有!

     这是一本定位于主打摄影并致力于影像收藏的市场推广的纯艺术杂志,对于整个陕西而言,应该是唯一的,即便是全国也不可多得。

     说到"影像收藏的市场推广"这是一句挺让摄影人泄气的话,当今之世界,万丈红尘,文化强国,艺术品大举市场化,书画拍卖如火如荼,可是摄影始终是"温吞水",让人徒有屠龙之技,漫天乱比划,就是无处下手。说到稍有名气的摄影师一幅收藏级的作品应该定价多少钱,一百个所谓的业内人士竟然会有一百种定价建议,有人说应该是200元,也有人说应该是20000元,二来二去的真二,最后经过数学运算定价为1000元,反正定多少都不一定有人关心,可笑不?

     《艺术围城》这名字起得怎样?我看不怎样!我个人挺反感围城这两字的,什么婚姻围城,什么艺术围城,老土不说,关键是挺傻,挺装的!要我说属于傻孙一级的概念。可是它作为杂志的标识和封面,我还挺认可的,看来视觉设计和整合功不可没。细想想,叫啥名字有什么关系?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我们自己的孩子起名时谁没使出吃奶的劲,末了怎么样?还不是整一挺俗又经不起时间消磨的破名?

      赵利文能整事!这个从18岁就爱上了摄影,最起码拍摄过上万张胶片,手里拥有大量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西安市民生活影像的本土摄影师,快20年了,几乎一直就没有上过班,就这么一直靠折腾书画,拉广告养活着自己的摄影!也是到这两年,才熬出了头,西安有名的老孙家出10万元收藏他188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安纪实照片,北京的798以及欧洲的画廊也开始关注代理他的照片。可是赵利文还是每天风尘仆仆、经常眉头紧锁,眼露迷茫,不时发着牢骚。的确,看着20年前拍摄过的书画家个个都人模狗样,财大气粗了他作为摄影人心理真不平衡,深深地感受到靠照片吃饭太难了。

      但是,他不回头,也不调整方向,一门心思任死理,就认摄影这条道,准备就这么折腾下去!自己就不富裕,还要称谢其他摄影人,一心一意闯市场,要趟出卖照片的路子,推开根本看不见的那扇门!

     我是没哪个胆,但是对于有这魄力的人,我得挺!商量来商量去,没事就打电话,或者见面,酝酿了三四年,《艺术围城》出炉了,赵利文和他的朋友李思谋、李三民等是产妇和助产士,我不和谁抢功,算了骨灰级的围观者。

      首期推出胡力、莫毅、宋艳刚、苏晟、 张辉、张晓明、孙彦初、赵利文、李思谋等9位摄影师的作品,以及陈斌、邵泳、孙宏涛、少岩等6位书画家的作品。《艺术围城》作为ART CITY类杂志,它的视觉品质以及纸张印刷我是认可的,可是编辑毕竟专业性较低,有待提升的空间巨大。

      有胜于无!西安总算有了摄影杂志了,这是我高兴的事,所以新杂志一到手,不过半天功夫,我抽空成此文,推介之!

 

附件:《艺术围城》选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2 , Processed in 0.16828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