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栏是布列松陈邀请我做的,旨在回顾一下他也参与的一些近期的摄影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影像多保留一些生活的痕迹,为我们的未来留下一些可以谈说的话题。
![]() ![]() 上面是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举办的上海摄影师的联展,反响很好,上图为陆元敏和许海峰在现场。
![]() 近来最具影响的,莫过于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金石声摄影展,让人的确有“惊沧”的感受。
![]() ![]() 上图为金石声研讨会的现场,发言者踊跃,感慨颇多。
![]() ![]() 现场面对金石声生前的照相机和手稿,历史的这一页翻过去之后,还会有超越的篇章?尤其是金石声先生字迹一丝不苟的手稿,让人平添敬畏之情。突然想起香港文人董桥近日在访谈中说,他还是习惯于用笔写文章。而且,他不断写老人旧事,就是想告诉读者,以前的老派人是怎么样的,他们对待政治和生活是怎么样的。
![]() 金石声先生的儿子金华先生在现场讲述他的感慨(下)。
![]() 还有我在美丽咖啡馆的摄影收藏讲座,也吸引了不少读者。
![]() ![]() ![]() 金华先生也来到现场,还带来了他父亲早年制作的数十张照片。有的画面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透出迷人的光泽。
![]() 以上的黑白画面都是布列松陈提供。下面再选几张他近日的画面,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 ![]() ![]() ![]() ![]() ![]() ![]() ![]() 【瑞象馆】网站第二期征稿 真实的危机——当摄影面对数码 【瑞象馆】从第一期的“影像话题”开展征稿活动——主题为“摄影的当代性:定义、个案和意义”以来,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一年来在网站上刊登的十多篇经典文字受到了学界的肯定和欢迎。此次第二期征稿题为:真实的危机——当摄影面对数码。 数码图像的优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着整个影像世界,带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冲击力。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大部分传统的银盐胶片摄影方式已经被数字化影像所取代,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影像真实的问题。当今的数码技术,远比19世纪的光学手段更能折射这个世界的荒诞。数码技术也更容易将“锐化”我们对社会环境的理解,从而构成了对“真实”的异化。尤其是社会纪实的真实性在数码“技术”不断挑战下所呈现的伦理道德底线空间,如何得到有效地保证,更是一个不得不严肃面对的问题。于是我们邀请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就此话题发表研究成果和分析文章。 本网站不会为这些文章颁奖或排序,但对入选的文章我们将根据篇幅支付500-1000元以上的稿费。文章将被放在网上供读者免费浏览,并欢迎其他媒体和研究者转载、引用(但请务必注明稿件的来源)。这也直接体现着【瑞象馆】一直以来的“知识分享”的原则。 电话:13601666130 电子邮件:ray@rayartcenter.org 地址:上海市周家嘴路981弄5号1504室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3:55 , Processed in 0.07230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