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介绍过的薇薇安·梅耶(Vivian Maier,1926—2009),曾经引起不小的反响。她是一个主要职业为保姆的女人,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芝加哥北部的郊区。梅耶在工作之余,喜欢隐秘地漫游在街头,从50年代早期到90年代中期,拍摄了大约10万张照片,大部分用的是一台罗莱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最近,收藏者整理出的第一部分照片(很小的一部分)已经结集出版,书名就叫《薇薇安·梅耶,街头摄影师》,由评论家戴耶作序。 然而戴耶的序很短,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显得很谨慎——毕竟还有大量的作品在发现的过程中,下结论也许为时过早。他认为: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位作家生前的作品并没有被出版,然而死后,却被誉为大师杰作。比如约翰·肯尼迪·图尔32岁的绝笔《笨蛋联盟》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大师的荣誉来得的确迟了些。当然在摄影界也有无数这样不同版本的故事。摄影家可能积累了大量的作品却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有的摄影家被发现的时候,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也许已经过去,比如拉蒂格。而有的摄影家在生前还能听到一些喝彩,但是更多的荣誉还是出现在死后,比如提奇。有的摄影家的作品生前几乎不为人知,死后许多年才被发掘出来,比如贝洛克。 薇薇安·梅耶所呈现的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她去世之后所发现的一切,足以让人看到她所观察的一切。不仅是她完全不为摄影界所知晓,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她在拍摄照片。更让人感到不幸,或者说有点残忍的是,她从未婚嫁也没有孩子,表面上看也没有亲密的朋友,这样也就决定了她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潜在可能性。 这样就必须让我们有所警觉,或者可以有两个可能相似的版本出现。有一种可能是,为梅耶所拍摄的人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摄影师以相似的方式分享了拍摄的过程。或者在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之后,还可以在某一位著名的摄影家的影像中发现梅耶的身影。 因为从她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著名的摄影家,如莉赛特·莫多尔、海伦·里维特、丹尼·阿巴斯、安德烈·柯特兹、沃克·伊文思,甚至让我们揣测梅耶对这些摄影家的熟知程度以及对整个摄影史在传播范围的熟悉程度。不管她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拍摄这些画面,这些照片看上去似乎已经出现在展览或者杂志上?或者这也仅仅是一种巧合?反过来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梅耶的作品,是不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类似莫多尔等摄影家的影子? 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保留更为开放的批评的视野。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姿态,从底层的角度感受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不需要过分夸大其价值或者将其看成是一种奇迹。当然,梅耶给街头摄影带来了重要的评价标准,她的一些作品的确非常优秀。但是我们先不考虑其质量以及数量,尽管一些作品和阿巴斯很相似,但是在本质上还是有差别的。这当然源自于视觉的直接反应,一种连续的反应所构成的所构成的所谓的摄影的个性和风格,包括更重要意义上的拍摄目的。 的确,我们可以感受到梅耶的风格和状态所可能带来的她的独特性。她镜头中的许多女性的影像可以得出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她们的服饰,严格界定于50年代和60年代之间。作为一个保姆,或者是一个局外人,她具有了这样一种观察的特权。她以非常微妙的感性色彩进入其中,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将这些服饰提炼出来,从而配上她自己的服饰——日常宽松的帽子,外套,以完美的方式轻松地融入了芝加哥和纽约的街头。她将自己放入了这样一个命运注定的环境中:孤独,外表古怪,藏在宽松的外套中,藏身于生活的隐秘之处通过照相机的直觉带给我值得细细阅读的瞬间。 更多的秘密,留在以后再揭开吧!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05 , Processed in 0.07142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