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8年,在放学后或者午餐时间,总会见到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巴黎街头出售相机的橱窗前转悠,包括二手相机。这个小男孩就是海迪·斯里曼尼(Hedi Slimane,1968— )——他今天回忆说,当时他还自作多情地盘算着:是选择尼康还是徕卡!是的,如今的斯里曼尼已经是全球闻名的时装设计师,当然,也是一个著名的摄影家。 时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有多重的天赋,如果给他们一半的机会,就能够将审美带入所有的视觉领域:时装,设计,建筑以及音乐。他们甚至以独断专横的姿态去冒失去个性符号的风险。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年的斯里曼尼在巴黎的橱窗里对二手相机入迷的重要性。因为从一开始,他的创意灵感也许就和摄影密切相关:“从我的童年时代开始,摄影就带给了我独特的观念体验,延伸出静态的视觉符号。”所以不管以后斯里曼尼和时装设计的渊源如何,摄影总是他风格的源泉。他甚至不希望人们称他为“同时也是一个摄影家”,而是一个同时也设计服装的摄影家。 斯里曼尼出生于巴黎,父亲是突尼斯人,母亲是意大利人。在他11岁生日那天,父母给了他一台尼康FM相机,50mm镜头,装上了一卷黑白胶片。斯里曼尼回忆说:“我完全被冰凉的金属机身所迷住了,意识到找到了最好的朋友,可以陪伴我许多年。”但是年轻的斯里曼尼并不想用照相机拍摄狗或者汽车,他努力学习照相机的技术语言,直至对其性能掌控烂熟于心。他也并不在乎摄影是一门艺术,甚至他也从不将自己的照片称之为艺术。他说:“我是从技术的层面进入摄影的。我们学校里有摄影课,我学习了几乎所有的摄影的技术技巧:光线,构图以及暗房。直到完成了所有这一切之后,我才进入了时装和设计,很简单地一路走下去。” 中学毕业后,斯里曼尼在巴黎学习政治学和艺术史,但是生活在时装和摄影之都,一切都对他产生诱惑。他经常帮朋友进行时装展示和拍摄,也做过艺术指导,临时的模特,然而照相机始终不离手。相机是他的共生体,是他存在的一部分,就像是他的眼睛。他说:“我只是将左眼留在照相机的后面,技术是我的右眼,辅助而已。”如果说他的风格有什么特征,也许就是“浓缩”——一个眼睛的提炼。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黑白的魔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从黑白摄影开始,我也宁可死于黑白。这也给我带来了极简化的观念,将印象和情绪浓缩到最小。” 当然,如果将斯里曼尼极简化的风格看作是一种社会状态的镜面,也许是有失偏颇的。他的照片语言有点类似于生物学者进行文化标本的实验。也许社会和文化的空间就像是种植了花卉、植物和树的花园,摄影家匍匐着等待着光线的降临。斯里曼尼很少拍摄盛名一时的明星,这些娱乐界的大腕一旦开花很快就会凋谢。对于斯里曼尼来说,照相机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我对名人观念和名人文化并不感兴趣。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更令人兴奋——出名之前更胜于出名之后。照相机后面是不同的世界,是一个你感兴趣的框架,是对客观世界对象的主观理解。”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09:37 , Processed in 0.27111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