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的“四眼原则”

2012-5-2 15:46|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988|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我在七八年前的《女性摄影新生代》一书中曾经这样介绍过—— 伊内兹·凡·拉姆斯维德(Inez Van Lamsweerde,1963— ),出生于荷兰,她和丈夫、一位时装设计师一起所创造的图像,在美丽和身份认证之间构成了不同的关 ...

我在七八年前的《女性摄影新生代》一书中曾经这样介绍过——

伊内兹·凡·拉姆斯维德(Inez Van Lamsweerde1963    ),出生于荷兰,她和丈夫、一位时装设计师一起所创造的图像,在美丽和身份认证之间构成了不同的关联。他们是在1991年艺术学校读书时认识的,然后就一起携手工作于学术的、时尚的以及广告领域,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比如我们在网页上找到的她的一幅时装作品,就已经具有相当的前卫色彩。而在90年代以后,随意打开一些时尚杂志,比如《脸》,《时尚》,《竞技场》等等,几乎都可以找到由拉姆斯维德和她丈夫一起创造的超现实的、高技巧的影像。比如在一幅为杂志《脸》拍摄的《无题》(1994)照片中,模特儿身穿时装设计师雷若尔设计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服装,完成了一次时尚的宣言。但是照片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却构成了一种令人震惊而滑稽的状态:画面中两个骑着超现实自行车的女孩,处于各种具有阳具意味的图像之中——包括手中传递的冰棍,以及背景上的空间宇航火箭。这里的场景是荒谬可笑的,但是却具有幽默的模仿性质,从而构成了画面的主要特征:讽刺。使时装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时尚范畴(上图)。


然而一旦回到了私人的拍摄状态,拉姆斯维德又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一幅题为《我和维诺德接吻》(1999)的自拍像中,她和自己丈夫这对珠联璧合的搭档将爱情带入了一种简单却又蕴含深意的等式之中。所谓简单,画面中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接吻过程,男女之间处于一种对等的状态之中。说是蕴含深意,我们可以发现画面本身却是不均等的,尤其是裸体的女性和着衣的男性,显然无法构成同一视平线上的对话。然而他们的接吻是如此的投入,似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样一来裸露与否,也许又是无关紧要了。于是照片就在这样一种二律背反的奇怪的循环中,留给观众悬念的结局。



也许这是一种自我的启示,图像产生的力量既是诚实的,又令人惶恐不安。哪怕退一步说,即便从画面中看不出什么深意,至少也看到了摄影家和她的丈夫,看到了他们原本隐藏的生存状态,满足了对于普通目光来说的窥测欲,也是一种不错的解释。从传统上看,女性摄影并不缺少美丽和性。但是当照片中的女性是摄影家自己,或者是摄影家的朋友时,年轻经常会被一种尽善尽美所取代,让许许多多人尤其是男人投以关注的目光,这就够了。



然而,限于当时的资料,对他们的了解还仅限于此。如今,在找到了他们的一些新的作品中,结合文字深入介绍如下——

荷兰有着悠久的视觉艺术传统,从19世纪的绘画开始,就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艺术家独特的观看方式,甚至影响了后来无数的摄影家。正如荷兰摄影家伊内兹·凡·拉姆斯韦德(Inez van Lamsweerde)所说:“你在荷兰需要学习不同的观看方式。这是一个平面的国家,不管你在哪里,总是只能看到一个前景和一个背景。”也就是说,中间没有什么东西出现。然而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自然状态刺激了摄影家的目光。由于自然中没有透视,摄影家就必须创造透视。他们擅长于通过光线和阴影,给我们带来不同凡响的轮廓造型。在这一方面的训练,荷兰摄影学校有着悠久的传统,同时也诞生了一些影响世界的著名摄影家,比如拉姆斯韦德和她的搭档马塔丁(Matadin)。



如果你想想一下,一张照片可能由无数个薄薄的层面组成,其中分别蕴含着一些视觉的、情感的甚至技巧的成分,从而构成了一张照片完整的深度和神秘性的话,那么就会理解为什么观看这两位摄影家的作品时,会有那么长时间的浏览过程。他们所构成的层面,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此,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的层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可能就是“氛围”。哪怕闭上眼睛,也可以感受到如同烟雾般的迷氛从中散发出来,甚至可以听到神秘的回响。那些令人难忘的印象却是出于日常生活的普通情节。


这样一种令人惊讶的艺术效果的产生,并非是借助好莱坞式的大片模式。也不需要八小时的影棚工作或者无穷无尽的发型和化妆。这些照片本身就是高强度的氛围所产生的。正如拉姆斯韦德所说:“我的大部分照片的拍摄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在这两位摄影家的合作过程中,完全遵循心理学的原则,不是一定要讲述名人的或者模特儿的故事,而是希望某些性格特征的东西,一旦出现了,捕捉了,也就完成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对搭档“四眼原则”,他们同样出于荷兰摄影学校,却从不同的角度和透视发现共同的东西。往往是这样的:拉姆斯韦德拍摄,马塔丁在一边观看。她温文尔雅地指导被摄者从一个姿势到另一个姿势,而马塔丁却从另一个角度拍摄,但是从不发出任何的指令。用马塔丁的话来解释:“她是一个摄影家,而我则是一个偷窥者。我们就像是一个乐队,她是领唱。”所以,摄影棚中的氛围非常和谐安静,没有拥挤和喧闹。没有烦躁不安的器材搬动。然后他们离开房间去比较相互之间的照片,从中找到互补的元素。两台似乎不相干的照相机,最终汇集在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焦点上。



这是一对专业的也是私人的搭档,他们第一次是在1986年的阿姆斯特丹相遇。那时候的拉姆斯韦德23岁,正在就读摄影,而马塔丁比她大两岁,已经毕业于时装设计专业,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于是他们第一次联手合作,举办了时装秀。这以后他们就走到了一起。

遗憾的是荷兰的天气老是雨日和阴沉,不得已在拍摄完之后,他们往往就会花几个晚上,将灿烂的阳光带给画面中的模特儿——他们也成为荷兰数码后期技术的先驱。后来,他们在1992年移居纽约。于是,不仅在时装设计上如虎添翼,在后期的数码技术上也是大有长进,从而在时尚影像界赢得了极大的声誉。然而,纽约的天气也许不再需要后期的“阳光”,而他们也逐渐厌烦了数码的“画蛇添足”。最后,他们转向了更为深度的人物肖像的刻画,赢得了更大的成功。


评论认为,他们是艺术和商业成功合作的典范。他们的作品在画廊和时尚杂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的确,艺术和时尚是一对爱恨交加的冤家,但是他们认为时尚空间也有不错的诚实和信任,不仅仅是钱的交易。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另一种艺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2 00:41 , Processed in 0.0177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