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摄影家安德斯·佩特森(Anders Petersen,1944— )获奖无数,包括2003年阿尔勒摄影节的年度摄影奖。他的展览遍及世界各地,作品被许多重要的机构和画廊收藏,出版过二十多本书。然而他只是一个自由职业的摄影家,不为任何报刊杂志或商业拍摄。
以往国内对这位摄影家有过不少的介绍:VU’画廊很荣幸地首次在中国第3届连州摄影节展出他的最近最有代表的作品,主题是在不同的欧洲城市拍出的40张图片。 

出生在斯德哥尔摩的佩特森经常被认为一个活着的传奇,成为探索并且击穿了人类最暗藏的部分其中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师。他说过了:“如果你想要发现你是谁,你必须寻找一种你没有经验过的不正常的情况。你必须往下走,达到了最堕落的低层,那没有压力的地方,你才感觉到解放了。……我所以要耀升人性,并且只有人性是我能够耀升的。”


有评论说:瑞典的黑夜比我们的漫长,安德斯带领我们走进黑暗的弄堂寻找开的最晚的一个酒吧拍摄里面最后的一个客人。也有人说:这个摄影者的东西都很生活化,他放弃了技术。因为放弃了技术,所以跟一般人拍的没什么两样。真的如此吗?


回溯60年代,佩特森常常出没于汉堡,拍摄娱乐业的黑暗面,记录独特的生活状态。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他的拍摄态度并非只是一种偷窥,恰恰相反的是,作为一位摄影家,汉堡的酒吧对他来说是一种具有人情味的、充满温情的符号,和那些被摄者有着真诚的友谊甚至一直保持至今。也许这些照片足以证明的是,他也是这些灵魂中的一员,因此完全融入其中。
这一系列作品在十年后出版,也是他的第三本书,而且其名声也从德国延伸至海外。美国艺人汤姆·威兹(Tom Waits)曾将其照片用作1985年的唱片集《雨狗》(Raindogs)的封面,也为其摄影奠定了更大的影响力。佩特森这些年来似乎又被瑞典再次发掘——2008年被德国摄影社团授予埃里克·萨洛蒙奖。最近,三卷本的《城市日记》又将出版。


他的影像的经典性主要表现在:黑白的具有高反差力量的画面,加上失去时间概念的纪实性。一直坚持使用两种器材,35mm相机或者6×6的中画幅相机。永远是黑白的,每一张独立的画面都可能是整体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如果用传统的纪实概念去评断他的作品,也许会让人失望。至少在表现手法上他避免传统的局限,更多地以主观的力量超越客观的限制。佩特森曾经这样提及他的兴趣在于:……毫无遮掩的直面遭遇,不需防备,强有力的对峙,回归自身。因此可以将其肖像摄影理解为摄影家自我肖像的延伸。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系列题为《精神医院》,是摄影家将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具有忍耐性的空间,以公正的态度面对独特的个体的命运。他的画面永远以完美的构成形式,结合出人意料之外的光线轨迹,带来接近于本质的情感形态,通过摄影家的眼睛以直觉的方式带给我们审美的感受。

 佩特森的能力就在于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消弭了观看者和被摄者的距离。他总是通过恰到好处的事件密度,带我们进入身临其境的状态和环境,如同他早先的同事埃尔斯肯或者戴维森,以及他的后来者森山大道和南·戈丁。美丽和恐怖经常接踵而至,令人惊诧。尤其让人深刻的是,他以独特的移情力量,将自己的情感世界深深地注入了被摄对象之中。他赋予被摄者以敬重,带着好奇心和开放的胸怀,从而让这些照片在感动我们的同时又不至于过于煽情。他的精神病院其实就是这些精神病人自我释放的空间,有着足够的自我表达的力量和人性的表达。在这些病人中,几乎看不到悲哀或者穷途末路的绝望,大部分也许就是一种茫然,或者顾影自怜。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所填入的人性的深度,值得反复审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