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卡帕逝世周年祭
罗伯特·卡帕,1913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原名安德烈·弗里德曼。1931年在柏林就读德国政治学院,主修新闻学,期间在德夫特通讯社从事暗房工作;1933年在希特勒政权压迫下逃往巴黎,在那里开始了战地摄影生涯;1936年卡帕前往西班牙采访当地内战,拍摄作品《阵亡瞬间》引起新闻摄影界的轰动,第二年开始供职于美国《生活》杂志;1944年随美军部队采访报道了诺曼底战役,拍下其一生最著名的作品《诺曼底登陆》;1947年与友人组建马格南图片社;1954年5月25日,卡帕在越南战场拍摄时,不幸误踏地雷身亡,享年41岁。
和所有学习新闻的学生一样,在大学第一堂新闻摄影课,通过老师简单的言语,我认识了罗伯特·卡帕。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翻阅过很多他的相关资料和作品,总会仔细阅读照片下方小字,关于每张照片拍摄背景的阐述,那些原本死寂一般的黑白照片,却在散布的大颗粒噪点下,真实的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战争与人。
1958年5月,越盟军队在奠边府战役取得胜利,宣布允许法国方面撤离被俘虏的伤员,卡帕和同事来到河内进行采访。25日下午,卡帕踩响了越盟埋在战区的地雷,身亡的时候手上依然缠着他的相机。而在这之前,他刚刚拍下了战区一只正在行进的军队,这是他人生中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直到生命结束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在拍摄。
2012年的5月25日,时隔五十四年,卡帕留下来的珍贵记忆,传阅予一个又一个像他一样勇敢的新闻摄影人,影像就是具有这样的力量,坚定的记录历史,真切的还原真相,无论时代变迁,发生过的终究被留存印记在胶片上。
第2页 成长
很久以来,我们对于卡帕的崇敬,为他披上了“伟大”、“传奇”这样的精神字眼,其实不然。在卡帕留下来的照片中,他总是嘴角叼着烟斗,或穿着军装手里摆弄相机,再不然就是用慵懒散漫的眼神看着镜头,了解过卡帕的经历之后,会发现他只是一个勇敢的战地摄影师,一个执着的新闻工作者,一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一个乐观开朗爱冒险的普通人。
热爱冒险的罗伯特·卡帕
成长
卡帕从小就拥有乐观、独立的性格,善于沟通结交朋友,有着强烈求知欲望,17岁就独自前往柏林就读新闻学,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对卡帕后来从事政治新闻摄影工作有不小的影响,他反对法西斯主义,追求民主自由,热爱冒险的天性更为他一生战地摄影生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依托。
1933年希特勒夺取德国独裁大权,左派犹太人卡帕逃离至巴黎,这为年轻的政治流亡者此时已经萌生了摄影记者的想法,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影响至深的匈牙利摄影师安德烈·柯特兹,他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卡帕很多帮助,还教导了他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师的能力和职责。
卡帕17岁立志成为摄影师
当时的摄影界以大相机为主流,很多新闻摄影师都选择大型的格拉菲相机,笨重且不易操作。这时的卡帕在柯特兹的指引下,开始使用35mm小型相机进行拍摄,这对于即时性很强的新闻摄影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摄影师在现场行动自如地进行抓拍,随时捕捉到事件发生时宝贵的瞬间。卡帕感受了到小相机在纪实摄影中起到的作用,更深刻了解到摄影在新闻报道中无穷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可以对社会和人类起到强大影响的,于是卡帕带着他的相机走向了战场,并一生奉献于此。
卡帕与他的朋友们
1947年,卡帕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大卫摩西、乔治罗杰等人在巴黎创立了马格南图片社,是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师的独立组织,初衷为忠实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像纪实,后邀请众多年轻的摄影师加入。至今为止,玛格南图片社对世界纪实新闻摄影事业乃至整个现代摄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卡帕曾说过,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一个热爱自由与民主的少年迅速成长为以相机为武器的战士,因为摄影认识到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因为摄影意识到战争下生命的更多面,因为摄影而找到了新闻摄影师在那个年代的责任。
第3页英雄
英雄
战场上士兵的武器是枪杆,战地摄影师的武器是相机,士兵用枪杆捍卫他们的信仰,摄影师用相机揭露战争的真相,他们都是勇敢的战士,也是社会最真实的眼睛。仔细看过至今记录在案的卡帕摄影作品,大部分取材于战争,照片里的士兵,废墟中的人民,直观的描绘了战争在当时形态。
卡帕拍摄的被俘虏的德国士兵
卡帕在拍摄时,很少使用大变焦或是大光圈,通常都选择视觉习惯的角度,照片构图也比较随意,没有过多刻意的设计,也因此我们看到的画面更为真实,没有摄影者强加于观者的画面感受,平静,直观,不带感情色彩,如同我们就在现场看到的一样。对于新闻纪实摄影来说,最棒的照片就是最直观的照片,无须炫技,因为这个时候摄影师就是大众,代替大众的眼睛,在发生的时刻按下快门,就是真实的呈现。
照片中的士兵肩抗火箭发射筒和弹药艰难渡河,拍摄过后12天他在战场阵亡
关于这一点,一直很佩服在战争第一线的摄影师,一个人在直面死亡的战争中,克服恐惧的同时还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其实很不简单。卡帕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拍摄的《倒下的士兵》和1944年诺曼底战争时拍摄的《诺曼底登陆》是最能体现他的机智和新闻者才能的作品,而这两张作品也是战地摄影史上不可不提的作品。
让卡帕名声大躁的《倒下的士兵》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弗朗西斯·佛朗哥国民军右翼集团叛乱,共和国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发兵对抗,这场象征二战前奏的战争中,由纳粹德国支持的弗朗西斯·佛朗哥国民军获得胜利,进入其独裁统治时期。
卡帕在战争前线安达卢西亚地区,拍下了一名共和党士兵被击中倒地的瞬间,这张照片引起巨大轰动,成为了象征西班牙共和国士兵为民主而战的象征,同时也让罗伯特卡帕的名字享誉世界。虽然《倒下的士兵》后来饱受了很大的争议,遭到拍摄地点、摆拍等质疑,但丝毫不影响卡帕荣誉加身,之后他在战地摄影报道中贡献巨大。
1944年卡帕随美军登陆诺曼底奥马哈岛,用生命拍下了当时激烈的状况
卡帕拍摄的最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1937年,卡帕开始为美国《生活》杂志拍摄图片,将镜头对准了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人民和战争。1944年二战白热化阶段,卡帕作为唯一的战地记者参与报道了重大的诺曼底战役,他卡随美军一同行进,用生命与镜头记录下了这场二十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登陆战役。这张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虽然因虚焦导致模糊,却相当真实的把观者带领到了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让我们身临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法估量。
1954年,卡帕用彩色的柯达克罗姆彩色交卷在越南拍摄照片,《越南悲剧》组照再次引起轰动
卡帕一生拍摄的战争无数,没有视觉享受般的精彩画面,没有精密良好的图片质量,看见的只是以鲜血和生命换取的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第4页感情
感情
卡帕生性乐观,不受拘束,如此热爱自由的他,亦是真性情之人。
1934年,卡帕来到巴黎,开始用35mm小型相机进行拍摄,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同样热爱摄影的朋友,其中包括他此生的莫逆之交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他是35mm相机最早使用者之一,是“决定性瞬间”摄影理论的创立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后来与卡帕一同创立了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卡帕与他的朋友们在摄影上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对他日后的摄影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不可缺少的一定是爱情,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是卡帕一生的挚爱,也是卡帕摄影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她叫格尔达·塔罗。
1936年,卡帕与塔罗在巴黎
卡帕与塔罗相识在德国政治学院,这个女孩性格开朗,独立自主,聪慧机敏,并且同样热爱摄影,后来卡帕逃离柏林到巴黎,塔罗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甚至于成为他的商业经纪人,为他兜售那些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摄影作品,最终成功打造了“罗伯特·卡帕”这为成功的摄影师。
骑摩托车的士兵 格尔达·塔罗/摄
2007年,珍贵的“墨西哥手提箱”被找到,卡帕和塔罗曾遗失的作品重见天日
塔罗无论生活困境,始终相信卡帕,陪伴他帮助他,而卡帕对她于斯,当他决定拿起相机走上战场的时候,塔罗依旧跟随他的脚步,他们在西班牙内战中拍摄了很多优秀的照片,包括那种著名的《倒下的士兵》,后来也有很多人质疑这种照片的拍摄者其实是塔罗而非卡帕,可见塔罗的拍摄也同样得到人们的认可。
1936年西班牙赛格尔前线的共和军队 格尔达·塔罗/摄
像小说一样,最美好的爱情终究是一生遗憾的,乱世中的爱情,更是令人惆怅。1937年,26岁的塔罗丧命在西班牙内乱的战场,付出了战地记者唯一的筹码。这之前,卡帕已经向塔罗求婚,并打算两人一同前往中国采访抗日战争。
塔罗的死,成为了卡帕心中抹不掉的伤痛,因此他更了解战争,了解作为一名战地摄影师的职责。这之后,他成为了一名职业战地记者,奔赴在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战场,用相机揭露战争的真相,并做好了与塔罗同样的准备,随时赴死的准备。
失去爱人的伤痛更坚定了卡帕战地摄影的信念
随后的岁月,卡帕对塔罗一直以妻子相称,并再也没有任何结婚的打算,甚至在与美丽的好莱坞当红影星英格丽褒曼深刻的交往后,也没有打消这个念头。他一生钟爱塔罗,1954年死在越南战场时,依旧随身携带者塔罗的照片。不得不感叹,罗伯特卡帕是一个为爱痴狂的男人。
第5页中国
中国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线。1938年1月,刚刚失去爱人的卡帕,与好友约里斯·伊文斯和约翰费·蒙豪特一同前往中国拍摄战争纪录片《四亿人》。在中国的半年时间,卡帕历经了残酷的生存环境,更历经了的惨无人道的战争,他拍下的许多可怕却真实照片,揭露了日军侵华的真相,将惨痛的历史永远留存。
卡帕镜头下的蒋夫人宋美龄
卡帕一行乘船到达香港,再从香港飞往汉口的蒋介石临时政府,在那里他们与蒋夫人宋美龄有了很多接触,而他们的《四亿人》拍摄也得到了蒋夫人的“亲自顾问”,她将卡帕一行摄制人员的拍摄范围限制在汉口以内,并派间谍人员跟踪护送。
当时卡帕通过汉口的记者朋友了解到,中日抗战中毛泽东共和党人起到了较大作用,所以希望能拍摄一些毛泽东武装力量的情况,但蒋夫人的限制未能成行。而后卡帕着重拍摄了很多直面反应当时战况和中国民众生存情况的新闻照片。
1938年4月,卡帕与朋友到达苏州,并记录下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重要的台儿庄战役
卡帕在发表于《生活》杂志的报道中写到:“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
卡帕在黄河堤口拍摄无家可归的百姓
卡帕镜头下的中国难民
7月,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进攻炸开黄河大堤,但日军的进攻仅仅因此停顿了几个星期,而数百万中国人却因此而无家可归。卡帕在黄河堤口拍摄了中国人民的罹难。
卡帕参加了蒋介石的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拍摄的蒋介石相片在世界各地转载
汉口炎热高温,卡帕拍下炮火之后一名妇女坐在自家的废墟痛苦的哭泣
卡帕拍摄的饥寒交迫的老百姓
卡帕跟其他一些记者一起等在酷热难挡的汉口,目睹这座城市的沦陷,他们称自己是“最后的挖沟人”。10月汉口沦陷,卡帕在9月底离开汉口返回巴黎,离开中国的前几天,他第一次利用柯达35mm胶卷拍摄了后来以彩色刊出的照片。
卡帕拍摄 著名的中国士兵肖像照为当年《生活》杂志的封面
在中国战争拍摄行程里,卡帕脱离亨利·路斯等众多宣扬国民党及蒋夫人的媒体大腕,一次又一次孤身前往战争第一线,前往北炮火袭击的的人民中间,他站在人民的立场,用人民的角度,拍摄了日军侵华时期最真实中国状况,他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
第6页祭奠
祭奠
卡帕在登陆诺曼底前曾说过: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他可以把赌注压在这匹马或者那匹马上,也可以在最后一刻把赌注放回口袋里。我是一个赌徒,所以我决定加入离战场最近的第一梯队。他赋予相机灵魂和头脑,他把相机看做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为人类留下了真挚的影像历史,也为全世界的战地记者竖立了使命的丰碑。
多年过去,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越快越好,利益矛盾愈加冲突,如今的世界各地依然在战争,那些战火纷飞的地方,依然有拍不完的痛苦和灾难,也依然有很多像卡帕一样勇敢的摄影记者奋战在第一线。
在2012年2月叙利亚战场牺牲的法国摄影记者雷米·奥奇力克,出生于1983年
2012叙利亚战场牺牲的美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
刚刚获得2012年荷赛新闻奖新闻组照一等奖的法国摄影记者雷米·奥奇力克,在今年2月叙利亚战场遭炮击身亡,年仅29岁,与他一同牺牲与的还有美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她在2001年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被手榴弹炸伤失去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