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规中矩,分类不清,缺少新意——试说金像奖

2012-5-30 16:45|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497|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第九届金像奖出炉了,外面的反响似乎很平淡。没有像上一届那样的风雨雷电,反而显得有点落魄。因为点评上一届的金像奖,我有幸被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某些头面人物**,也算是幸运(尽管**的不仅仅是我),中了头彩。 ...

第九届金像奖出炉了,外面的反响似乎很平淡。没有像上一届那样的风雨雷电,反而显得有点落魄。因为点评上一届的金像奖,我有幸被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某些头面人物封杀,也算是幸运(尽管封杀的不仅仅是我),中了头彩。然而因为上次封杀,这次的金像奖就不点评,似乎有点太不够朋友了。该说的还应该说,博客的这块天地用好了,也算是对得起良心。


,网上偶然发现云南摄影家秦永军的作品,黑白影调带观念,能入金像奖?



标题上已经说了,这次金像奖:中规中矩,分类不清,缺少新意。

首先我们看到,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的评选不得不谨小慎微,进而以四平八稳的方式,安度危机?这恐怕不是明智的做法!而且致命的一点,就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分类不清,导致了许多令人困惑的结果。这个问题下面将会详细展开,先来说说更重要的一点——

我以为这次入选的摄影家中,记录类的雍和等人,以及艺术类的王建军等人,都是实至名归。但是,他们的入选,是否来得晚了些?他们的成就其实早已超越前几届许多人,但是就因为前几届的裙带关系(包括军旅派系),一些本不该入选的人占了他们的地位,导致了中国摄影金像奖的权威失衡。比如获奖者有机会上了一架飞机,从天上拍摄了一些图案,就有一些作品入选了记录类,一些作品入选了艺术类(可见分类不清由来已久)。获奖者还很自豪地说,我在飞机上拍摄如何艰难,如何辛苦,难度如何高——这倒应该去申请体育奖,加些难度系数分,而不应该抢了真正有敏锐目光的摄影家地位(比如王建军影像的力度,就不在此列,后面还会详说)。好在这次毫无质量可言的高空俯视不见了,但是真正获奖者的荣誉却被推迟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不去申请,当然不会评你。其实当下许多真正的高手不参加申请,只能证明金像奖的权威号召力实在是有限得很。而且前几届如此拉帮结派甚至造假成风,有良知的摄影家还敢递交申请?这不是自找没趣,有辱清白?中国摄影家协会哪一天学会三顾茅庐、躬身民间,真正以求贤若渴的态度面对中国摄影最为广大的群体,不拘一格展现中国摄影真正的辉煌,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和谐”方方面面摆平,中国摄影才真的有救了。但愿这一次的中规中矩,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

接下来该说说分类了——

我不知道金像奖的分类说明细则,或者是否有误导。但是从现在的分类看,真的有点不伦不类。比如陈海汶的记录风格,早期的作品必是纪实无疑,后期的画面用了“艺术的手法”纪实,如果将其放入艺术类,那么这些生活样本是否有美化的嫌疑?其实他的少数民族纪实,目的也是为了保留一份历史的遗存,将其放在记录类,应该是更合适的。又比如王建军的作品,他自己也曾说,早些年就已经将落点放在了环境保护等人文地理的范畴,所以将其放在记录类而非艺术类,也许更好。冯建国的作品应该从艺术类转入记录类,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也就带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摄影艺术?或者说,在超越了客观纪实的记录层面之后,具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段岳衡的风景细致入微,心地坦然,绝不逊色。

其实作为艺术类中最为看好的,应该是陈锦的单幅作品《时光系列》,意在寓理和佛学精神,贯通了艺术摄影的任督二脉,堪称典范。但是其他有一些表面上看似唯美,实际上无病呻吟的画面,将其作为艺术,也是真的太看低艺术了。弄一些黑白灰之类的影调就是艺术,那么这样的艺术在中国摄影也真的是遍地都是。而且,更多类似风格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成熟的摄影家,如浙江的邵大浪、如今远赴加拿大的段岳衡等,他们的黑白风景直逼心灵的深处,画面语言的多变不止高出一个档次,却无人问津!所以还是回到刚才的话题:什么是艺术类摄影?玩一些表面上沙龙风格的光影情调,制造一些可以重复的山山水水,就是艺术摄影了?这也太小看中国人的审美水准了!你到那些发烧友的摄影网站上看看,能做到问心无愧吗?因为“统一的黑白影调”,因为“慢速快门的流”,因为“水墨画的意境”,就是摄影艺术?这也让画家们太自惭形愧了吧!





从色影无忌上面随手攫取的这些画面,够不够金像奖的资格?





上届金像奖风波之后,一位叫杨青山的先生撰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是“金像奖风波”从长远来看提升了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知名度——一位武当山的摄影爱好者因为风波而得知金像奖后,“萌发了要申办下一届金像奖,让武当山借金像光辉更好地走向世界的想法”……而另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以户外登山运动为爱好)也萌发了“要积极参与和角逐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念头。这下子可真的彻底完了——从当年的“风花雪月”到后来的“清算”风光,谁知道越清算越是让人无奈。因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因为沙龙唯美无关民生,就可以肆无忌惮,大力推广?要知道这可是中国摄影的最高奖项,不是哪一次沙龙摄影比赛!真正有创建、有创意、有思想的摄影艺术都到哪里去了?中国摄影已经到了这般穷途末路?这可不是玩一些小技巧、模拟一些下三滥的手法就可以创造出来的。



邵大浪的西湖,无法进入金像奖,是不是有点遗憾?

我还是想重复早些年说过的话:这次金像奖的得主从每一个个案来说,都代表了他们多年的耕耘结果,也有不乏精彩的亮点。但是一旦放在一起,要想承担中国摄影最高成就的重任,就有点力不从心,难以平衡了。真的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其实静下心来看看,中国摄影人中不乏优秀的、可以和整个世界摄影一较高低的大家,这些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 ——但是为什么就无法进入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视野?如果不是这么多年来单一的价值取向,真正优秀的摄影人为什么就没有将金像奖放在他们的视野中?这次武当山的颁奖,又一次将以往历届的金像奖作品集体展出,真的是一种天大的误导。无数不明就里的人,当然就以为这是摄影艺术的最高典范,然后挖空心思揣摩仿效,最终害的还是中国摄影的未来!其实中国摄影中不乏优秀的观念摄影作品(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摄影),但是在哪一届的金像奖中能够得到崭露头角的?这次有吗?对照近来介绍的日本摄影60年代的转向,我们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作为中国摄影的标杆人物,陆元敏什么时候能得金像奖?

中国摄影家的网站上则是这样说的:众多名家大腕的参与,不仅证明了金像奖的影响力、号召力,大家的积极参与也提升了金像奖的含金量。说明在广大摄影人心中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在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中,还有一些遗憾,如创作奖中的商业类仍略显孤单、呈“一枝独秀”状,现当代艺术表现手法和作品“难觅身影”,图片编辑能力“普遍缺钙”,部分类别如展览图片编辑类“无人问津”,网络图片编辑类、装帧设计类“宁缺勿滥”等问题。

上面也承认:“现当代艺术表现手法和作品‘难觅身影’”,然而,这仅仅是“一些遗憾”吗?我无语!但愿这次的点评,不要再带给中国摄影人“杀生之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14 , Processed in 0.11590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