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恩·麦克金莱(Ryan McGinley)生于新泽西洲,作为家里八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他从小就深受滑板手、涂鸦艺术家、音乐人和艺术家的影响等这些社会边缘群体的影响。人们爱上他的作品,因为展示了释放和快乐主义。他试图通过作品告诉人们,地下文化就在你的身边,只是在于你自己从何寻找。
关于奔放自由的青春、赤裸坦荡的躯体以及清新纯净的自然气息,这就是在麦克金莱摄影作品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薄暮晨光下,年轻而又孱弱的身体肆无忌惮袒露着,洋溢的青春,肆意的放纵,却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时间倒退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清朗的笑声在山林旷野水溪潺潺间荡漾,令人心旷无比。

他曾于纽约帕森艺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Visual Arts)学习平面设计,2003年,24岁的他成为在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做个展的最年轻的摄影师。25岁在MOMA当代艺术中心展览新作。2007年,还未满30岁的他成为国际摄影中心(ICP)推选出的年度青年摄影师。 
他与南·戈丁和拉里·克拉克一样,生活在社会容忍限度的极端状态。莱恩回忆21岁时的这段经历时说,“这是我第一次给不认识的陌生人拍照,而且想把照片拍得和给我的朋友们拍的一个样子,确实让我有点发怵。起先我让他把上衣脱掉,然后又问他能不能让他的女朋友也把衣服脱下,只穿内衣来拍摄。”没错,他们就这么做了。


莱恩·麦克金莱曾说:从一开始,所有的元素都是纪实的,但是到了后来,我已经厌烦了等待事情发展的过程——比如等待人们点亮一棵圣诞树,或者脱去衣服做爱的过程。

麦克金莱是一个面带微笑、激情四溢的人,常常将人带入迷惘的梦幻之中,又会突然让梦境消失。他给人的感觉有点懒散,却又不乏放荡的诱惑力。很难想象他一次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带着被摄者在路上工作。他有着魔幻的诱惑力,却又聚焦精确。他知道如何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当然也不总是他事先构想好的照片。
他引起人们关注时只是一个毛头小伙,早期的作品显得粗糙、漫不经心,但是他总是有着极好的审美品位,区别优劣。他的真正成名是在2003年,作为在惠特尼中心个人摄影展最年轻的摄影家,有人说他前途无量,也有人认为只是灵光咋现。感兴趣的评论者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认为麦克金莱还太缺乏经验,或者说还未成形,担心他是否能从这样一次展览中确定以后的摄影生涯。那些对他产生影响的大师们,包括沃尔夫冈·提马斯、拉里·克拉克以及南·戈丁显而易见也都是心存疑虑。或是瞬间闪光,或是光芒万丈——谁又说得准呢?

也许两者都不是,这是一个无解的谜。因为即便和他的朋友们比较,他已经成为专业摄影师,但是他从未看低过娱乐的重要性。他的画廊的外观看上去倒像一个夜总会,外面看上去人头攒动,犬马声色,甚至阻碍交通,令人头皮发麻。凭借着良好的风度,麦克金莱似乎可以成为一个领袖人物,但是他却十分欣赏年轻一代的享乐主义,懂得如何驾驭这样的时代潮流。单单从他为一个主题的拍摄消耗4000个胶卷这一点看,却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编辑。大量的胶卷挥霍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的纵欲,但是最终的结果总是出乎意料。尽管这些年来他总是拍摄一些裸体的年轻人,在自然的世界中蹦蹦跳跳,但是他很注意避免单一的风格呈现,或者说留给人们一种符号。一旦人们以为他会安定下来,他却重新出发了。
过去的六个夏天他几乎都在路上拍摄,这里所看到的就是拍摄的结果。一开始只是一种偶然,结果那些年轻人也就习惯了在荒野中裸体。这些画面都不是精确摆布的,但是在草丛中预先设置了麻布编织的蹦床,被摄的团队也是事先组织的。

其实麦克金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总是想让我们回到生活的花园,但是他懂得在路上可能得到更多。每一次上路,他都做好了充分的计划。因为他往往会带上一大群年轻人作为模特,男女之间的数量是对等的,有时候也会在路上进行随机的替换。因为他们必须大量地奔跑和跳跃,需要有如同动物般的体能和人类的精神力量。他和年轻的人相处如同兄弟姐妹,一切都像是邻家女孩。

麦克金莱收集了很多参考照片,贴成一本本照相簿作为参考,里面有60年代拍摄裸体的拉蒂格的作品,也有印第安·琼斯的电影剧照。蹦床的灵感来源于一本篮球的影集,当时的张伯伦腾空而起。而在路上的拍摄则是源于电影——他的灵感之源无处不在。这些画面也许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在不断地进行过程中,一直会冲出画框。
 这些在路途中的照片最终就是带给人们某种快乐的结局,有点陌生而兴奋的情绪。他说这是他的幻想生活状态,但是又似乎在击打我们的神经。他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的状态,或者什么是纯然地放弃?至少,他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可以稍稍放松的无人之境,我们裸露的精神状态也在不断地跳跃过程中,和自然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