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古伊迪的“意大利新地图”

2012-7-24 17:33|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199|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古伊多·古伊迪(GuidoGuidi, 1941— ),意大利摄影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通过伪纪实影像质疑摄影的客观性,主要是受到新现实主义电影和观念艺术的影响。在70年代,他开始对意大利的人工景观发生兴趣。他通过8× ...

古伊多·古伊迪(Guido Guidi, 1941  ),意大利摄影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通过伪纪实影像质疑摄影的客观性,主要是受到新现实主义电影和观念艺术的影响。在70年代,他开始对意大利的人工景观发生兴趣。他通过8×10英寸的大画幅相机工作于不毛之地和废弃的空间,完成了一系列作品,深入对景观、摄影和观看方式的思考。此后,又曾关注现代主义者建筑的生死存亡。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最新画册《意大利新地图》。



 


 


 

罗斯·马考雷(Rose Macaulay)在《废墟的愉悦》一书中曾经写道:……废墟总体上的构成有厌世、渴望、怀旧、焦虑、挫折、乡愁,是人类灵魂的激情所在:一个永恒的象征符号。

然而英国评论家盖里·巴格(Gerry Badger)则这样认为,古伊迪的这些照片也许是他见到过的最令人讨厌的画面,然而他的意思是一种恭维。他通过标题《意大利新地图》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图,也就是对意大利疆域的一种注解——难道就真的是他对自己家乡的态度?我们面对的这些画面,是一些被人忽略的和废弃的空间,构成了时代转折点上的象征性符号。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他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值得拯救的空间,而另一方面,却又显现出作为一个意大利人独有的偏爱,尤其是作为性情中人在心理上和审美上的结果,而非刻意想去表现某种民族的特征。

对于“意大利新地图”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其中有多少是纪实的,有多少是虚构的?就像当年萨科夫斯基评述沃克·伊文思所说:很难确切地知道,沃克·伊文思在他年轻时镜头中的美国,是一种记录还是一种虚构。


 


 
 
 
尽管伊文思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确切无疑的美国,也是他的美国,他的美国视觉。于是古伊迪的意大利,也仅仅是他的意大利。包括这些空间,这些对象,这些生存者,都是被直接拍摄的,带着敬意的,没有任何技巧上的玩弄。这也是经过摄影家和编辑共同努力所构成的意大利的视觉,独特的,恰到好处的,才气焕发的,也许带有荒凉感的意大利。重要的是,这不是编年史,也不是社会学,不是政治意义上的,不是统计学范畴的,更不是小说家的意大利景观。这是一个摄影家的视觉呈现。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摄影家的视觉,一首由碎石和边缘地带构成的诗。



 
 

从这样的意义上评述,古伊迪所呈现的真实,是隐藏在虚构后面的真实。这些意大利的景观,建筑是一半完整的,一半毁坏的,混杂着技巧和幻觉,既有褪色的荣光也有新的抱负,就像是一位没有表情的喜剧演员,难以确认是一本正经还是挪揄嘲讽。如同伊文思,古伊迪将废墟等同于一场壮观的海难。但是和伊文思不同的是,我们实在无法确认古伊迪更在于关注废墟,还是关注壮观。甚至在他的肖像中,尽管是直截了当地面对,还是难以从中感受到任务命运的走向。看上去他没有受到意大利旅游局的委托,而是将5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转换成了21世纪照相机静止的剧照。


 
 
 
 
 
古伊迪使用的是8×10英寸的大画幅相机,从画面中似乎难以察觉这样的特征,因为他很少对画面进行透视矫正(画面构图显得很随意)——这在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家中是不常见的。同时他也没有利用大画幅相机的色彩优势,画面显得有点暗淡无光,甚至有时候有意避开鲜明的色彩,如同15世纪褪色的壁画。这两者加在一起,就像是对专业摄影师的反叛,或者就像是小型相机的随手抓拍,有点业余。然而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风格,在若有若无的伤感氛围中,构成了古伊迪的世界。


 
古伊迪实际上对这样一种人们以为的不协调并不在意,或者说故意在挑战既有的审美法则,抛弃一切形式主义的陈词滥调。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非超现实主义者——不管在他的画面中呈现出多少的古怪和不安。简而言之,他并不想拍摄艺术照片,或者其他的什么风格,他只是在纪实意大利——以其不可效仿的、看似笨拙的方式。他只是想在一个时空的焦点上留下一个真实的意大利,如果仔细审视,可以感受到平静中还有些许愤怒感。



 
 
古伊迪曾经说,意大利真实的灵魂栖居在他的肖像中清醒的人物脸上,这都是一些平凡的无产阶级。如果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考察,他想展现的正是这个时期国家优雅的荣耀所在。然而他或许有意识地抹去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就像置身于一个荒芜的电影场景之中。尽管他和电影导演的手法不一样,但是毕竟还是演出了一场废墟上壮观的戏剧。一切的消逝和一切的荣耀交杂在一起,在似乎即将褪色的那一刻,快门声响起,在心理的层面上踏入了新的审美空间。摄影家喜欢将这些人们称之为“丑陋”的画面,归结为朴素的原创,有着深层的、复杂的心理结构。画面可以说并不可爱,却在另一个角度呈现出美的可能。甚至在最低的程度上,足以证明照相机是一种“狡黠”的工具,你很难将其定位在纪实和想象的某一个点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09:55 , Processed in 0.07322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