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卢承德的美国随笔

2012-8-21 17:28|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482|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两年前,在上海邂逅75岁的摄影人卢承德,他从苏州特地赶来上海听我主持的朱浩的讲座。在被他的热情感动之余,更惊讶于他所带来的影像——生动和纯粹的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景观。当时我在博客上介绍了他的影像,反响不 ...
两年前,在上海邂逅75岁的摄影人卢承德,他从苏州特地赶来上海听我主持的朱浩的讲座。在被他的热情感动之余,更惊讶于他所带来的影像——生动和纯粹的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景观。当时我在博客上介绍了他的影像,反响不错。后来又将他的系列作品收录到了《老年摄影专业导读》一书,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当时我说:他的拍摄初衷很平凡,也很有价值。他已经意识到了摄影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历史存真。画面中的民俗细节,展现出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人类生存样式。而且从这些画面中我所看到的,影像价值观的实现,并非仅仅是记录,而是凭借人生阅历的积累,从平凡中捕捉到了世俗的妙趣,令人眼界大开。
 

 
日本摄影家东松照明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摄影人,只有调动了生活的全部积累,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因此他留给我们这样的名言:“某个人的生命整体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凝聚起来。如果他活了五十年,那么凝聚的就是这五十年间的时间。”卢承德的镜头中积聚了75年的生命力量,自然有其深厚之处。


 
而这一次,他去了美国旅游,旅途中走马观花,又带回来了不一样的画面。他说:我已回苏州,在美逗留期间主要参观游览,为家人拍些留念照。同时沿途漫不经心的也胡拍了一些景物(因必竟是异国他乡,一时还找不到感觉)。现附上几张杂片,不知有否参考价值?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画面,除了单幅的影像之外,还有匠心独具的拼贴空间,大大拓宽了影像的内涵和冲击力。尽管有些画面还有点猎奇的感觉(其实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不猎奇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摄影者,能够有如此敏感的发现力和感受力,并且轻松自如地将其转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空间,值得我们细细观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09:40 , Processed in 0.10841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