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卫星照:范艾伦辐射带艺术效果图

2012-9-3 10:04| 发布者:cphoto| 查看:437| 评论:0|来自:新浪科技

摘要: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幅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Belts)的艺术效果图,直观地展示了近太空中范艾伦辐射带的存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幅范艾伦辐射 ...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幅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Belts)的艺术效果图,直观地展示了近太空中范艾伦辐射带的存在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幅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Belts)的艺术效果图,直观地展示了近太空中范艾伦辐射带的存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幅范艾伦辐射带(Van Allen Belts)的艺术效果图,直观地展示了近太空中范艾伦辐射带的存在。

  范艾伦辐射带也许是太空时代的第一个科学发现,但科学界对它依旧所知甚少。范艾伦辐射带是指近太空(near-space)中环绕地球的高能辐射层,由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范艾伦辐射带中充满高能电子、等离子体波和强烈的电流,可以干扰和破坏卫星上的电子设备,其行为很难预测。

  在上面这幅艺术效果图中,两个绿色的环形区域就是范艾伦辐射带,其中充满了高能粒子。图中的蓝色和红色线条勾勒出了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范艾伦辐射带可分为内外环,均处于地球南北纬65度之间。内环充满质子和电子,其边界可以低至地球上空1000公里处;外环主要包括高能电子,其边界可以膨胀到地球表面60,000公里之上。

  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卫星升空。当时,范艾伦和他的同事们在卫星上安装了盖革 - 米勒管(Geiger-Müller tube )以检测宇宙射线。当卫星进入地球的偏心轨道时,盖革 - 米勒管的计数器会间歇性地超出计数器的读数范围。几个月之后,当探险者三号卫星升空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几个后续的卫星证明,地球周围的空间并不是空的,而是充满了丰富的电子、质子,以及地球的磁场(磁气圈)和太阳风、宇宙射线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2012年,美国宇航局开始一个专为了解范艾伦辐射带中气象的航空任务。美国东部夏令时间2012年8月30日上午4:05 ,United Launch Alliance Atlas V火箭将一个叫辐射带风暴探测器(RBSP)的设备送入了太空。发射RBSP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太阳活动如何导致地球磁暴,并提高对太空气象的预测水平。(思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5 20:43 , Processed in 0.0164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