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塞西尔·比顿:在纽约的日子

2012-9-20 16:09|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607|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英国摄影家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1904-1980)以浪漫的时尚摄影出名。在战后的50年代,他重新为《哈泼市场》和其他一些时尚刊物拍摄时装和肖像,创造了独特、华丽的风格。高调的和典雅的,但却和洛可可、 ...
英国摄影家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19041980)以浪漫的时尚摄影出名。在战后的50年代,他重新为《哈泼市场》和其他一些时尚刊物拍摄时装和肖像,创造了独特、华丽的风格。高调的和典雅的,但却和洛可可、超现实主义或装饰艺术有着自然视觉联系的作品被描绘成“……看上去像是激情洋溢的天使一样”。

 
 

最近在美国有一个大型的回顾展,展现了塞西尔·比顿以纽约为中心的艺术创造,然而在墙上却书写着比顿的一句宣言:“也许世界上第二蠢的事情就是无聊;而最蠢的则是容忍。”



 

当然这个展览一点也不无聊。尽管这个展览也展现了在伦敦、巴黎以及其他地方的经典之作,但是无疑摄影家在纽约的创造是最为丰富多样的。这个城市的背景给比顿提供了足够多的灵感,创造了许多最为著名的肖像,包括摄影作品和水彩画。这些名人的肖像大多都是当时的一些指派的任务,包括受到《名利场》以及《时尚》等杂志的委托,但是依然展现出比顿当年丰富的社会交际空间,以及他的生活状态。



 
 

从小受英国文化的浸染,比顿的作品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在英国的杂志上崭露头角。从当时他在英国剑桥徜徉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尽管很难说他是如何的风流倜傥,但是至少不缺戏剧化的迷人风度。


 
 
自从他在192824岁时第一次去过纽约之后,比顿一直在英美两地之间有规律往返。对于社会等级较为森严的英国来说,纽约显得更为自由放松,也有更多创造性的机遇。于是比顿很快就在纽约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灵活自如地通过各种媒介融入纽约的空间。多元的社交世界为他提供了创造性的对象,而这些被摄对象也在不断地激发他的创造灵感。他的肖像作品折射出一个纯净的世界,包容了各种各样的人格魅力,并且展现了对这座城市的赞美——就像这座城市也热情地欢迎他不断地归来一样。

 
 
当然,商业性的时尚摄影让当时的比顿在纽约非常繁忙,尤其是在30年代和40年代,这是不可忽略的。这时候的纽约也受到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包括先锋派的实验,洛可可的装饰,维多利亚和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还有超现实主义的露头,以及二战时期写实主义风格引入时尚摄影。比如1945年的《时尚》杂志刊登了他的黑白画面,模特儿出现在巴黎的废墟中。比顿也幽默地说,由于当时的拍摄缺少电源,没有足够的光照,所以这些肖像布光可以称之为“柯罗肖像的用光”。
 
 
50年代是他作品的成熟期。最为著名的一系列作品,就是将模特儿放在波洛克新创作的泼彩画前面。还有就是他将马蒂斯色彩鲜明的壁画移植到自己的拍摄背景上。但是随着理查德·阿威顿、欧文·佩恩以及大卫·贝莱等新一代大师的出现,比顿显得有点保守了,于是他在1955年主动退出了《时尚》,将时尚摄影放在一边,专注地为《弗里兰》拍摄肖像,时间是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而这个展览展出的他的照片,最晚的也是1970年纽约的拍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4 , Processed in 0.16156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