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玩旁轴相机(Rangefinder camera)?这个答案可能要从徕卡跟蔡司、康泰时说起。再怎么不懂摄影,只要提到徕卡可乐标,应该是人人都能够侃上两句。经典嘛!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都听过,个个没读(玩)过。
关于徕卡,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男人:拥有徕卡的男人和……心中住着徕卡的男人。可是说了半天今天主题却不是徕卡而是旁轴相机(因为徕卡就是靠旁轴相机出名的嘛所以多提了两句)
言归正传,今天玩的是一台冷门的旁轴相机,日本制造的Aires Viscount。
Aires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家相机制造商(アイレス写真机制作所),创立于1950年。他的前身是1949年创立的ヤルー光学(Yallu Optical Co. Ltd),据说是因为取自创办人的故乡鸭绿江的发音。这家公司初始专注于双反相机(TLR)的制造,包括120及135片幅的机种都有涵盖。尔后由于随着双反相机式微以及徕卡旁轴相机的风潮未能及时转型(也有一说是进军SLR失利)加上该公司厂房经历了严重的大火以至于于1960年宣告破产。
Viscount这部相机生产于1959年,机身握在手上的感觉是沉甸而扎实,线条利落没有多余的装饰但是在小细节又可以见到许多设计者的用心.首先在机顶的部分,快门位置刻意做了凹陷的处理,这让快门不至于太过突出,常拍照的人一定有这种经验就是快门钮太突出会误触甚至不小心碰撞导致故障,这点Viscount算是蛮贴心实用的设计;同样的概念也一样被应用在过片杆与回片杆,这两者的位置在机顶两侧都做了一个位置上的降低,这个设计首先让机顶看起来格外平整,同时也增加了美感。此外镂刻的Aires Viscount字样采用了手写体与大写印刷体两种字型,颇有一种优雅的美感;Viscount是子爵的意思,也许设计者刻意在细节上追求一种优雅的贵气?
机顶之外的部分线条则相对的刚硬简洁,不过在四个边角都做了切角的修饰,也提升了握感。
小缺点倒不是没有,镜头部由下而上分别是对焦环、快门与光圈,对焦环最宽,标示了公尺与英尺;不过相对的快门与光圈就显得狭窄,这部相机的设计是先对焦,设定快门,再设定光圈,跟许多老相机一样他的快门与光圈是联动的(光圈则可以单独调整),也因此调整快门时会同时动到快门与光圈环,但是调整光圈的时候就显得非常不便,尤其对于手指较粗的人来说,光圈环实在是太细小狭窄了点。
另外,这台相机另外可以外挂一颗80mm的增距镜头。因为这个缘故,观景窗内有两组框线。外框是标准镜头用的黄色框线,里面是使用80mm增距的时候用的红色框线,上面那块黑色塑胶板上印的字就是在说明这个部分.这种不需要外挂VF的设计还蛮贴心的,不过经过岁月的洗礼观景窗内看到的框线颜色已经有点斑驳了(有点黄不黄红不红的)。
室内
夜景1
夜景2
室外1
室外2
人像
整体而言这台相机表现算是瑕不掩瑜,全机械的设计让它虽然经过了50余年岁月洗礼,依旧能够老当益壮,不似其他电子化的机种容易有电池或测光之类的毛病,然而观景窗的黄斑叠影部分大概还是受到老化的影响对焦上不是相当容易,有点考验眼力的感觉。
规格:
- 体积:13cm(长)×7.5cm(宽)×8.5cm(高)
- 快门:Seikosha-SLV镜间快门(B、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
- 光圈:f/1.9~16
- VXM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