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摄影家东松照明(Shomei Tomatsu)的作品主要的批判力量,呈现在战后转型期的日本摄影空间,尤其是对传统的新闻摄影构成了反叛的催化剂。作为日本1959年重要的摄影团体“VIVO”(来自世界语,意指“生活”)成员,他们的拍摄灵感部分源自马格南图片社,包括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罗伯特·卡帕等人的作品,但是又力图超越战争时代简单的人道主义报道样式,从而更接近于威廉姆·克莱因以及罗伯特·弗兰克等人的风格。
东松照明的艺术创造力高峰在1968年采访冲绳时到达顶峰,而当时的冲绳一直没有在日本的掌控之下,直到1972年才真正被日本政府所收复。东松照明的拍摄断断续续,包括这样几个系列:《占领区》,《嚼树胶》以及《巧克力》,一直回旋在美国文化和传统的日本风俗之间,包括两者间产生的摩擦力。尤其是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美国士兵对一代日本人的影响力,构成了对日本社会不可置疑的深刻转变,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美国化”。或者用东松照明的话来说,就是可口可乐的全球化,尤其是在日本。 随着这样的形势在战后日本的不断推进,冲绳自然成为东松照明集中精力关注的空间。冲绳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战争时期的被控制到逐渐回到日本,自然也成为美国霸权无处不在的经典象征。 一方面,冲绳作为一种殖民化的典型象征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另一方面冲绳也是日本文化根深蒂固的历史博物馆,不断地受到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冲击——和美国的印第安文化以及夏威夷文化完全不同,尽管这些殖民化的象征符号在表面上看非常相似。因此,冲绳一直成为日本摄影家在政治和社会权力上关注的对象。的确,东松照明从一开始进入冲绳,就对这一地区十分迷恋,尤其是他不是简单地将其看成一个美军占领地,而是敏锐地发现,如果这样的日本社会的转型一直发展下去,是非常令人感到恐惧的。于是,美国文化的流行符号和日本社会的民族风俗怪异地交织在一起,使东松照明的画面产生了强大的内在张力和构成空间,尤其是在后期的彩色画面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今的东松照明已经退隐在他所迷恋的冲绳的某个岛屿,继续他的生活和摄影。这样看来,东松照明在40年前对日本美国化的忧虑,其实比当今的日本政府要员高明得多……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4 , Processed in 0.07027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