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录像起到了与台词不相上下的重要作用,屏风既是“幕后控制”这一概念的喻体,更是投影承载面。演出过程中,著名的纪录片工作者吴文光在台侧用DV机拍在演员的侧后形象又经投影投在舞台上,成为戏剧叙事的有机成份。
至此,“边缘化倾向”在新媒体艺术中己经越来越成型。
录像短片,录像装置己经成为新媒体艺术的主流样式,而网络动画或多媒体光盘正在成为新宠,实验的脚步和欲望是绝不会在龟兔赛跑停下来喘口气的。再由于新媒体艺术的从业者们大量出身于具有前卫主义传统的美术背景,他们本来往往就是自由地游走于装置、行为和录像等多种领域,媒体的清晰界线从来不会特别得到他们的尊重,他们很自然地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杂交。其三,由于新媒体艺术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像现代舞蹈、戏剧这一样一些表演艺术门类也会渴求汲取它的力量。这几股力量一旦汇合,一场大规模的媒体边缘化的杂交与互惠显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早在一九九六年,戏剧导演牟森就曾邀请录像艺术家宋冬参与其实验剧《倾诉》的舞美,宋冬在该设计中使用了摄像头和投影,初步揭示了这一结合的能量。
到九十年代末,在录像装置的最激进实验中,表演者的介入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如果说,我在广州的新版的《九宫 -千字文》中邀请广州现代舞团的光头舞女侯莹在装置中根据随机图像和音乐随机起舞,这还只是一种“尝鲜”性质的生硬拼贴,到2001年杭州的“非线性叙事”大展上,我在《推背图》中使用参与者端着牛奶盆追赶运动投影的做法,则己是有机地,有意识地在把录像装置发展成一种新的“录像装置/表演”。同一展览中张慧和陈晓云的作品均具有同样旨趣。在这些工作中,表演己经成为装置的目的所归,这些作品与传统录像装置相比,呈现出更强烈的令人兴奋的现场性。
在“后感性”群的工作中,这种新媒体的边缘化运用一直是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狂欢》中本身就在展厅外设置了一个实时监视屏,迟到而不能入场的观众通过它了解现场内发生的事件。这一设施硬性地将观众划分为两个阶层,使每个人的经验在他的特定位置变得不可代替。张慧和石青的表演则直接混用了录像和摄像头。在《报应》中,整个活动六周其间在展厅内设监视头,在办公室及网络上呈现影像本身就被写进了活动规则。王卫的作品是录像与表演的并置,我的《悬着》的表演部分则是直接借助于摄像头和投影来实现的,乌尔善的家具爆炸在封闭空间内进行,观众也是先通过屏幕接触到“效果”,才进入凌乱的空间遗迹,直接接触到炸点在人身上炸开的效果。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 2O0l年7月在芥子园展出的《石青乌尔善新作展》,石青在《硬伤》中让状如恐怖分子的表演者背着摆拍的照片中弹琴做乐,厮打,营造出诡异狂乱的气氛--其中也同样使用了摄像头。
在 20Ol年之前,在戏剧舞台上运用录像投影和摄像头几乎都己成了时尚,这早己不限于小剧场实验,即如林兆华、孟京辉之类很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也是乐此不疲。
早在文慧的舞蹈《生育报告》中,吴文光就曾用和他参与汪建伟《屏风》戏剧相似的方式加入。他在现场用摄像机拍摄演员们数种角度的影像,由实时监视系统使影像和演员的表演同台在场。到 200l年文慧的《和民工一起舞蹈》中,他们更邀请宋冬参与前期影像制作和现场表演。和在戏剧中一样,在舞蹈中使用录像和实时或延时录像,带来了多重时空的重叠与重组,语义维度的极大拓展。
这一年六月底在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实施的《新潮新闻》,可以看作新媒体艺术的“边缘化倾向”的一次结晶。此前在这一领域不断开拓的新媒体艺术的造反分子们(不是用新媒体造反,而是造这个渐渐道貌岸然起来的新媒体的反),乌尔善、张慧、宋冬、吴文光,当然还有我,这些人一旦联手合作便爆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能量。《新潮新闻》把真实事件、戏剧、音乐、行为和录像、实时摄录系统等要素通过VJ切换组织在一起,它貌似一场大玩笑,却又是记忆与体验的急速交速,在游戏中提供着玩火般痛切的实验性快感。影像和声音在切换中互相编织,目光一次次的在现场和影像之间交换,哄堂大笑中被瓦解的不但是权威传播媒介的堂皇叙事,也是媒体与媒体的边界。在这场游戏中,人们失去的只是概念,他们得到的是一个最活跃的现场。
夏夜里,用心良苦且乐在其中的李振华开始组织着资深玩家赵亮等人,游击队般地奔走于三里屯的一个个演出现场,将VJ的创意性兼具娱乐性的使用成功地转化入了北京城的文化生活之中。
结语
从启蒙到日渐成长,终于蔚为大观,直至走向自我解构,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己经泥足根深,它的心灵却远未平静。张培力、王功新等人的工作正在成为录像艺术的主流形象被接受,施勇、石青等人的工作呈现新媒体艺术进行文化评论的能力,我和宋冬等人的工作则显现了将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精致性和体验深度融为一体的可能性,而边缘化的思潮则以自否的姿态在把新媒体推向新一轮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正在出现的新倾向,它们都走在使新媒艺术向着更多方向展开的路上。
和技术的发展保持对话,并且探讨中国式的语言风格的道路,进而进入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全球化现象的思考。工作在中国这块充满活力与欲望的土地上的新媒体艺术家们,已经深深地卷入了这种思考。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8 , Processed in 0.07497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