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展览预告——都市生活的5个空间

2013-3-27 18:18|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921| 评论: 0|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策展人施瀚涛的前言—— 大约是一年前许海峰邀请陆元敏先生、我以及一群朋友一起去思南公馆参加一个上海年轻女摄影师的小型观片会。从湿冷的户外走上狭窄的楼梯,大家只能低头缓步,弯腰打招呼,但有突然被包裹在温 ...

策展人施瀚涛的前言——

 

大约是一年前许海峰邀请陆元敏先生、我以及一群朋友一起去思南公馆参加一个上海年轻女摄影师的小型观片会。从湿冷的户外走上狭窄的楼梯,大家只能低头缓步,弯腰打招呼,但有突然被包裹在温暖亲切之中的感觉。二三十位“观众”席地而坐,六七位年轻女摄影师用投影机逐一放映她们新近的创作。一米多宽的临时屏幕在这个空间中显得挺大;观众们在边上欣赏、询问、评论。最近,由陆老师提议,集合了上次活动中的五位摄影师组成了本次展览。这五位摄影师出生于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都在上海出生、长大,或者长期居住工作于这个城市,但也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背景。尽管她们中有的就是摄影师,或者摄影专业毕业,但在这个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和她们的工作并不直接相关。

 

丁晓文在此展出的是她在拍摄任务的间隙所抓取的幼儿园和博物馆的两组场景。幼儿园和博物馆是城市中非常特别的两个空间,在前者中人们把自己的未来隔离出喧嚣紧张的现实生活,呵护着她,期待着她的各种可能性;而在后者中则保存着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用以让今天以及未来的人去重温过去;在这两个空间中人们得以构造关于未来和过去的想象。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自己的脸上画上“胡子”,或者带上动物的面具展开游戏,在今天这应该是孩子才有的权力,而孩子们的自我想象也就成了现实社会中的大人们得以憧憬未来的机会。但是照片中,幼儿园的海绵地板、儿童攀爬设施、标准的动画形象,乃至墙外高楼大厦对里面世界的窥视,这些和广州、香港、纽约、东京的幼儿园场景并无二致。艺术家说希望从幼儿园去观察上海的国际化,但这个国际化同时也是标准化,我们的未来也就在这个标准中被塑造。而摄影家关于自然博物馆的那组作品更让观者唏嘘不已。其一是因为在玻璃柜反光出的城市景观里动物标本孤独、无助地向外张望,简直就是在嘲讽玻璃柜外的观众在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中的迷惑失落。其二,这个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博物馆本身墙面斑驳,观众稀疏,设备陈旧,比我们自己的记忆更为不堪,如何承受得起我们对过去的留恋和想象。

 




 
 

与丁晓文捕捉身边点滴的这两组不同,自由摄影师杨文杰的肖像作品则是一项有所规划的创作。作者受伍尔芙的“一间她自己的房间”的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用摄影来探索空间之于女性独立的含义。杨文杰在纽约通过公开征集找到这些独自生活的女性,并在她们独居的空间中展开对话和拍摄。这组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摄影师对于空间意义的探索通过肖像来进行表达。在大多数的照片中我们并不清楚房间的具体陈设,艺术家在构图中已将其省略和虚化,略有保留的沙发扶手,床单等元素主要起着画面构成和气氛烘托的作用,独立空间赋予主人的意义都被蕴含在人物的姿态、着装和精神状态之中。据作者介绍,拍摄对象被要求自由地呈现她们平时在家状态,而轻薄的衣衫、半躺的姿态,凝神思索的样子都显得非常真实。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被摄者是放松自在的,但她们的神情里透露着孤单、寂寞的气息。独居的孤单是可以想象甚至享受的,可是独立背后所隐含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我相信人从本能上是需要陪伴的,显然许多被摄者都养着宠物,其中一张画面中的主人公凝视着台灯下的长颈鹿玩偶,还有那些凝视窗外的目光,她们难道不都是在对话吗?伍尔芙时代为了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和摆脱家庭束缚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今天的独居女性——其实对于独居男性也一样——所面对的问题是现代社会中婚姻和家庭、社区和朋友的意义,以及个体该如何自处。从这个层面而言,我更愿意将杨文杰的这组作品放在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层面上来解读。那张平伏在床上安静地注视着镜子中的自己的女性的作品在此显得特别具有代表意义。

 





 

如果说杨文杰是从外部的角度在观察一个群体,思考相关问题的话,沈祎的拍摄倒就像杨文杰照片中那些出神片刻的主人公之一,她把目光推向了更大的外面的空间,但又落在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中。沈祎说她的作品是对“遗留物”的观看,这些遗留物或是与空间格格不入,或是被遗弃的,或者其存在是可有可无的。这些情景和遗弃物是那么熟悉,每天环绕在我们周围,事实上构成了我们所生存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我们和它们一起组成这个世界。正如作者为该系列作品所取的标题“迷”,日常就像迷一般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何时开始存在的,也不知道会存在多久,但毫无疑问它们也自有其出现和存在的缘由;这可以说是对日常的巧妙隐喻。沈祎在拍摄它们,其实也在拍摄我们,她的拍摄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它们的存在是因为被我们看到了,而同时也只有看到它们,我们也才确认了自己的存在;照片是我们证明自己存在的依据。沈祎是一位杰出的青年诗人,她就像编织诗句一样,敏锐地感受对象,巧妙地营造色彩和环境,看似平淡无奇,却含着复杂的情绪。

 





 

如果说上述几位摄影师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我们周围的现实空间,从而展开关于生活的思考的话,冯佳艺的作品则是关于人类想象出来的空间,并以此提醒观者对现代人欲望的反思;而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现代人旅行欲望所激发出的新空间——那个漂浮在海上的城堡;第二个则是电脑图像技术支撑下HDR空间。就前者而言,巨型游轮是今天人们旅行欲望最典型的表现。一望无际的大海本是人们逃离城市生活的方向,但是巨型油轮却并无意让人离开城市,它丢弃的是日常工作和社交,于此同时将城市人的娱乐生活毫无遗漏地延伸到海上。在旅行中,游客们并没有变为城外人,他们进入了一个更为拥挤的城市,吃着匹萨和薯条,流连于酒吧、赌场、电影院;甚至连游泳和攀岩这样的活动也是以城市中的方式开展。游轮是人们得以暂时忘却责任、完全投入享乐的场所,原来旅行所承载过的沉思、朝圣、修行、回到自然的功能只在旅行广告上可以偶尔看到。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冯佳艺的照片中,这个悖谬的空间还被叠加着一个HDR的空间。High Dynamic Range简单而言就是通过电子图像技术,让照片从高光部分到阴影部分的影调、色调和细节都能自动得到“完美”的呈现,它避免了拍摄中可能碰到的曝光不足或过度的可能性。所以冯佳艺照片中的世界,不仅是人们为自己创造的最“美好”的生活,这种生活也在视觉上得到最“漂亮”的再现。当然,这是短暂的和不可靠的。

 





 

冯佳艺照片中的世界看上去真实,但却是虚假的,而俞桉按的作品一看就不是“真的照片”,但它们恰恰特别真实。之前四位摄影师所看的是身体之外的空间,俞桉按却将镜头转向了身体的内部。她用X光机和普通照相机同时给动物们拍摄了两张照片,然后将两者接在一起。覆盖着身体的羽毛或皮毛是我们辨识动物的线索,既是视觉的,也是触觉的,甚至是自古以来人们编织关于动物的故事的基础。现在它们被突然剥去,观者直接面对着身体的骨骼结构,看到最基本的生命构成。这就好像一个我们原来非常熟悉的,情节精彩、寓意深远的故事,被简化成最简单的冷冰冰的一句话的情节描述。或者是蕴含着喜怒哀乐的喧嚣生活被突然缩减为基本的生物需求,然后告诉你这就是生命的本质,而所有曾经附着在上面的宏大和卑微、美丽和丑陋都消失了。这种向内的空间探索是隐喻的和警示的,摄影师对动物身体的观看,毋庸说是对人作为一种生命的反省,也是对以文化自居的人的精神空间的反省;从中我们既能体会到生命的简单,也能看到意义的脆弱。

 






本次展览五位摄影师有专业摄影师、文化新闻记者、旅行网站的发起人和普通公司职员等等。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看上去令人兴奋,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国家,思考不同的问题。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主题、手法和视觉语言。这些作品看似毫不相关,但却都是在不同的空间中对生活和自我所作出的非常有意思的探索。如果要去总结上海摄影中最有特点的一个传统的话,我想那应该是持续已近百年的对于都市空间的不懈探索,而较近的例子应该就是从上世纪八零和九零年代,以陆元敏老师为代表的都市摄影的发展,至今依然对年轻摄影师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从这五位女性摄影师的作品来看,他们丰富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将都市空间的主题拓展到了更大更丰富的范畴之中,但是对于都市空间及其中生活的敏锐感受和细腻描绘是和之前的传统一脉相承的。这个传统和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照片所体现出的态度和情绪。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这背后渗透着现代主义的美学和精神趣味;而这的确是这个城市所独有的。

 

回头再看这些女性摄影师的作品,尽管她们都有各不相同的工作,但当她们端起相机时,世界一下子变得单纯起来。她们细腻敏感的神经像触角一样体验着城市和城市人的平凡生活和点滴变化,叙述着他们的希望、困惑和思考。她们的创作方式让我们看到当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那种置身其中而超然世外,那种在你不得不面对,甚至享受于裹挟着你的纷繁社会潮流的同时,努力保持着自己的一片净地,摄影就是通往这片净地的旅途。在这几组照片中,摄影并没有被直接用来作为社会记录和介入的工具。她们在用照片编织自己的天地和思考,时间在其中消磨,生活在其中实现。只是她们所编织的素材是我们身边最现实和直接的点点滴滴,这是摄影所赋予的可能,从而让这样的编织物看上去充满城市生活最真切的气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21 , Processed in 0.09748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