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多重曝光下的城市心灵

2013-5-27 18:19|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1411| 评论: 1|原作者: 林路|来自: 林路博客

摘要: 和贾森·伊文思(Jason Evans)在街头漫步,越过城市的大街,穿过大学校园,或者仅仅就是在他家附近走走,你马上就会意识到他才是一个真正贪婪的观察者。他的双眼频繁闪动着光芒,照相机就在手上,整个行程不断变换着 ...

和贾森·伊文思(Jason Evans)在街头漫步,越过城市的大街,穿过大学校园,或者仅仅就是在他家附近走走,你马上就会意识到他才是一个真正贪婪的观察者。他的双眼频繁闪动着光芒,照相机就在手上,整个行程不断变换着新的方向,甚至在谈话时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节奏。这样一种近乎“疯狂”的掠夺完全进入了一种内心的真实状态,一种内在的体验,属于他自己的瞬间。他这样说:“基本上说,我仅仅是一个街头摄影师,一个传统的、非常无聊的漫游者。但是我有能力成为一个拥有照相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

那么,如何区分伊文思的作品和其他人作品的差异,也许可以从他所说的“持照相机的人”和摄影师的差异角度出发。这里所强调的,并非仅仅是呈现在我们眼前(包括照相机)的一切,他的作品真切地注入了心理学的力量,从而使观看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行为。建立于2004年的伊文思的网页thedailynice.com作为一种新摄影的日常展示,却没有再补充添加什么。然而这样一种综合了摄影和情感的空间,伊文思经常收到粉丝的电子邮件,认为他们从中找到了自信。伊文思最近提及:“我是在观看什么,而非寻找什么,但是你可以通过寻找而看到什么。你真正看到的就是你所感知的……我们通过观看而看到了什么,然后才会感知。”


在过去的八年时间,在许多城市的漫游,包括纽约、伦敦、巴黎何东京,伊文思编辑整理了这些影像组合成一个新的系列NYLPT,再次以个性化的方式,以摄影的名义华丽登场。这些作品最后编辑成书,并且做成了APPiPad上发布。伊文思发现,要想跳出历史上著名摄影家对这些城市拍摄的表达是有难度的,因为这些摄影家的表达方式已经深深植入了他的意识中,于是他选择了传统的35mm胶片的黑白拍摄方式,先一卷一卷拍完,然后隔了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数年以后,再将这些胶卷装入相机,在同样的城市进行第二次曝光,有时候最多重复五次,毫无线索地将这些影像叠加在一起。


他说:“我放弃了摄影中的这一切:机遇,偶发瞬间,运气。决定性的瞬间已经被排除在外,不需要等待取猎获。一切都已经藏在镜头后面,进入胶片的平面。”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如万花筒般,仿佛千万碎片拼贴的迷宫,在万花筒的顶端聚集,构成一个框架。每一张照片都在传递一个城市多重的感受,也混合了伊文思对每一个城市复杂的情感空间,成为他精神层面的混合体。


从技术层面上看,尽管传统胶片的每一次曝光,类似于数码传感器的感应,但是这样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复合感,超越了以往的各种可能。正如他在2008年的文章《摄影在线思考》中所说:“相对高速发展却又让人生厌的数码技术,我的目标就是介于数字化和传统技术两者之间。两个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可能性,但是我最终相信它们仅仅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的面而已。”


 
瓦尔特·本雅明曾经论及波德莱尔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有关“漫游者”的论述。波德莱尔对于“漫游者”的论述,与街道、拱门街、商店等城市空间意象联系在一起。本雅明则如此描述人物与其所处的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街道成了游荡者的居所,他靠在房屋外的墙壁上,就像一般的市民在家中的四壁里一样安然自得。对他来说,闪闪发光的珐琅商业招牌至少是墙壁上的点缀装饰,不亚于一个有资产者的客厅里的一幅油画。墙壁就是他垫笔记本的书桌;书报亭是他的图书馆;咖啡店的阶梯是他工作之余向家里俯视的阳台。”
然而伊文思则将这一切变成了不再连贯的当代体验,同时对“决定性的瞬间”做出了个性化的诠释。他的新的目标或者新的可能就是落在了摄影的观察力上。和前面提及的“我们通过观看而看到了什么,然后才会感知”不同的是,反过来,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观看,然后我们才会去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20 , Processed in 0.07420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