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理国际影会纵目摄影展部分作品

2013-7-17 11:39| 发布者:cphoto| 查看:2162| 评论:1|来自:环球网

摘要:第三届“纵目”摄影展5月在成都开幕首展后,将在8月移至大理展出。纵目摄影双年展自2009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内容也从单一的影展扩充为综合性的展览活动。   第三届纵目摄影展共展出了28位摄影师的作品 ...
第三届“纵目”摄影展5月在成都开幕首展后,将在8月移至大理展出。纵目摄影双年展自2009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内容也从单一的影展扩充为综合性的展览活动。

  第三届纵目摄影展共展出了28位摄影师的作品,有在海内外的摄影评选中接连获奖的木格、骆丹、柳迪、李俊等,也有身兼评论家、策展人、媒体编辑等多个身份的夏楠、颜长江、曾翰等。这些摄影师既是参与人又是组织者,他们参与进整个展览的组织与把控中,为影展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意和活力。

  今年8月,第三届纵目摄影展将移师大理展出,令观者再次品味纵目登临,超然逸怀的青年摄影之魅力。

 
 
李俊将自己的这组作品命名为《无常时》,无常源于佛家说,因世界万法无一常住不变。李俊在序言里追溯了这些情感诞生的缘由,“我常常觉得,我们永远在等待一次震撼,不是在现实中,现实只剩下生活,而是在别人的言说里,通过其他人的“口”来提醒我们,当下的现实是多么的惊奇和无所侍从。但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所有这些,都不能提供一次内心的震动,因为表象过于微小,而背后的巨大往往晦暗不明。我只希望,像那些在光线下漂浮的灰尘一样,大家的内心能被微微的扰乱,我的目的就不会无疾而终了。”
 
 
 
 
马岭生于杭州,199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英文系。2000年至今在《新周刊》《生活》等杂志从事摄影和图片编辑工作,摄影作品有《幻影长江》《零》《重走梁思成之路》《呼吸:发现云门》等。现任《生活》杂志图片总监、现代传播摄影总监。《九歌肖像》拍摄的是台湾云门舞集的舞者,马岭在序言里说:“九歌肖像,一动一静,动是舞,静是人。动静之间,是呼吸的节奏。”
 
 
 
 
柳迪出生于中国陕西,作品曾在2010年获得Lacoste Elysee Prize金奖。本次他在大理国际影会展出的作品名为《Animal Regulation》,作品重在表现中国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与社会产生的冲突。在他的想象中,这些动物成了城市日常生活中拥有主导力的角色。
 

 

 

 

《冥想的石头》是刘珂与晃晃合作拍摄的作品,他们两人都生于成都,现在也都在成都居住生活。两位作者在序言中说:“献给我们的生活。周而复始,平淡而平凡。”第三届纵目摄影展的嘉宾王江曾撰文写道:“中国的急剧转型,造就了哪怕最杰出的编剧都难以完成的社会剧本,四川摄影师以此为依据用手中的相机合谋而成一场视觉大戏。他们或者以轻言重或者以重载轻,无论轻逸还是厚重的画面背后深藏着属于巴蜀文化的生存哲学。”刘珂与晃晃的石头,正是这样。

 

 

 

       冯立,生于成都,居于成都,作品曾在平遥、连州、广州、成都、济南、北京、旧金山等多地进行展出。在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上将展出的,是名为《白夜》的系列作品。
  姜纬撰文评价冯立的这组作品,说它是“‘梦魇’中隐藏着的‘现实’”,因心中横刀,而险象环生。

 

 

 

陈春林1970年生于四川,十六岁起开始研习中国传统绘画,1994年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由绘画入摄影,2000年他进入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摄影,后担任深圳《新财富》杂志社摄影师,目前为自由摄影师。
  本次陈春林参展的作品为《相》,他说,“世间万物皆因有相,而被我们认识感知。人有人相,物有物相,社会有社会相,要识得当前的社会相,必然离不开对作为人类社会本体的人的观看,在这一点上,摄影的优势得到呈现,自然地成为我的表达方式。”

 

 

 

现居于北京的孟瑾与方二合作多年,但《爱情宾馆》却是两人第一个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合作。他们利用每一间房间内所属的物品作为材料,堆彻捆绑而成一个形态模糊的聚合体。这种方式是在企图打破这类空间的定义。而正因为这个定义的庞大,还有使用者的莫名缺席,使得这些物品各自复活,获得一种拟人化的重塑。

 

 

阿斗1973年生于四川,现居成都。他的摄影风格率性放达,不流于匠气,常有狂悖不羁之态。曾获2005年日本MIO世界青年摄影大赛最高奖、2006年日本MIO世界青年摄影大赛二等奖、2007年荷兰“KLM Paul Huf奖”世界100名青年摄影师提名、日本MIO世界青年摄影大赛评委特别奖、美国WIPI摄影机构文献奖2007 TOP10.2009年首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曾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等多地进行展出。2013年他的作品《阿斗》将在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上展出。

 

 

 

单飞鸣1978年生于浙江临安,200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水墨人物专业,2010年毕业于德国不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艺术专业,现专注于摄影为主要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作品曾在中国、德国多地进行展出。
  单飞鸣参加本次展览的作品为《橡胶树》,是一组针对人类经济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异化的作品。

 

 

 

 

 王轶庶是西北长大的东北人,作品却透露出别样的细腻绵静。《回答》一组作品拍摄于2011年至2013年间,他在序言里说:“这些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对着风景我拿出电话,照片仿佛是我和它们之间的通话纪录,有时候接通了,有时候对方暂时无法应答。”
  王轶庶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旧金山现代美术馆(S.F.MOMA)收藏,纽约军械库 AIPAD私人收藏。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0 14:57 , Processed in 0.01622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