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推陈出新 继往开来 ——评议《映像》杂志问世

2014-3-17 10:19| 发布者: cpnoz| 查看: 1825| 评论: 0|来自: 王瑞的博客

摘要: 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评议《映像》杂志问世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虽然有理,但是鱼与熊掌皆得的企图,实际又成为每一家摄影杂志都明藏亮显的野心。 鱼与熊掌,在这个意义上,就是雅俗共赏。雅俗共赏不缔是个高难的 ...

推陈出新   继往开来

——评议《映像》杂志问世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虽然有理,但是鱼与熊掌皆得的企图,实际又成为每一家摄影杂志都明藏亮显的野心。

 

    鱼与熊掌,在这个意义上,就是雅俗共赏。雅俗共赏不缔是个高难的造化,在人文内涵的努力弘扬方面,偶尔会有理想的奇迹呈现,实属凤毛麟角。如果将“雅”定位于学术,同时把“俗”归结到市场的话,往往流于鱼与熊掌皆失,却弄了些鸡肋出来。关于摄影杂志应该如何办的议论起伏不息,鱼与熊掌一直渴望而不可及,现实读者的盘中餐,多的还是变换佐料加工炮制的鱼味鸡肋或熊掌味鸡肋。

 

    《映像》杂志于2007年问世,它算得上中国最年轻的一份摄影杂志。从已经出版的两期来看,似乎品尝得到一种换口味的喜悦。我觉得《映像》杂志的有些与众不同,在于游离了鱼与熊掌加鸡肋的正统范式,带出的是某种先前没有过的新颖尝试。

 

    首先,《映像》杂志的烹饪师傅,并非来自一码格式的“黄埔”科班。中国摄影杂志编辑的自家派生的人事老套,无疑属于业界近亲繁殖的惯例。陈汤炖鸡,单调烹饪,难于创新,熬成鸡肋便在所难免。《映像》杂志的班子应急受命,山西太原又是远远及不上北京上海广州大码头的偏僻山沟沟,人往高处走的单向趋势,使没有吸引人才优势的一份地方刊物,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果这份属于彻底土法上马的摄影杂志,竟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楞劲,闯出了一片“四不象”的架势来。有意思的是,《映像》杂志不象鱼不象熊掌不要紧,却不再象鸡肋,这就值得刮目相看些了。

 

    我说《映像》杂志的班底不属“黄埔”科班出身,却并非他们对摄影和艺术不在行。在《映像》杂志的现象上,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点,为未来的同类杂志编辑理念的突围,提供了一个新颖的例外。在因应数码影像革命时代的形势方面,编辑观念破除因袭的老套,无疑可能会转化为后来居上的办刊优势。

 

    《映像》杂志主编王建武在“创刊语”中表述他们的办刊宗旨:“作为一本影像刊物,‘映像’成为我们的刊名,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影像内涵,走出了单纯的所谓‘摄影’框架,将影像的视界扩大到了更为辽远的境域。我们试图通过‘映’打开‘像’的触角,以更新的观念、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模式来探讨影像的可能、万物的流变,使其在真实的折射中自由扩展,延拓出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如此,《映像》杂志表现出的是在主流摄影媒体的定型模式之余,寻求另外可能和可行的创意空间。具体落实在“我们试图通过‘映’打开‘像’的触角,延拓出更多的思考和想象。”于是,把中外摄影置于国际化的借鉴与比较的视野,把摄影与艺术结合到影像文化的层面,把传统与现代连接到传承与嬗变的关系,把纪实摄影与观念表现共置于多元化的鉴赏等等。如此来做以摄影为本体的影像刊物,显示出地方杂志在沟通主流与民间方面所足以施展的宽泛思路,显现出既能容纳高端思想、又可灵活吸取通俗现象的独立特色。

 

    《映像》杂志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同类刊物尚未企及的另类特色,一个立足于本省影像资源的办刊眼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主编的话”里非常明智地点到的基本:“沧海桑田。世界从未象今天这般对中国大地、对中国影像艺术投注如此之关切。风起云涌间,山西已举办了六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集纳本土和域外影像艺术的丰富资源,及时地纪录、整合、梳理,渐渐已非一个展览的容量所能涵盖。于是,《映像》杂志应运而生。”

 

    《映像》杂志是在其本地的文化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它的出世,标志着一个西部省份的山西,继中国第一份摄影专业报纸《人民摄影》、中国第一个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目前全国办得很有特色的山西卫视“影像世界”电视专题节目之后,又自然而然地拥有了自己的影像刊物。如此看来,说山西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大省,非但名副其实,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当代摄影文化的历史潮流。以上四项摄影文化事物的相辅相成配套成龙与由良性互动带起的积极效应,显示了以山西地方当局来支持摄影事业的非凡作为。尤其是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为主导的《映像》杂志,不失时机地以学术手段全面深入开发和再利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丰厚影像资源,例如在将作品展览转化为平面媒体的再传播,精选优质作品进行深度评论,探讨策展人专业技能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实践研究,以及对首开先例的国际摄影高端论坛文献的整理发表等方面,已然映现出同类刊物所无与伦比的刊物特点。

 

    《映像》杂志的别开生面,立足于依靠本地资源来有的放矢、有所取舍地做刊物内容的整体部署,一上手就展示了区别于其它同类刊物的个性面貌。也因此以其方针思维的准确定位和编辑工作的优质操控,遂使这么一份地方摄影杂志以特色化形象脱颖而出。

 

        2007年有望成为中国摄影杂志的推陈出新年。《映像》杂志的问世,犹如异军突起,或许因而会以一个最年轻者的朝气,带动起摄影杂志的又一轮改头换面,促使酝酿已久的摄影杂志新气象,终于在观念更新的催化下,开拓出继往开来的质变格局。

 

    “《映像》是一扇窗,外面的世界异彩纷呈;《映像》是一座桥,心与心在这里灵犀相通。”我希望《映像》会是一个里程碑,它将标志摄影杂志由此迈入影响社会文化的新阶段。

                                                                                     20075月于北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00 , Processed in 0.07279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