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全世界乃至日本摄影界掀起了一股现实主义风潮,讲求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一时间前卫现代主义表现手法遭到很多人的批判,这其中就包括日本现代摄影大师植田正治。很难想象在世界风潮影响下,一个摄影师如何坚守内心,不受外界影响,坚定拍摄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也许是因为日本极端分裂的民族性格,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像森山大道、荒木经惟这样具备激烈情感表现力的摄影大师,又能遇见一批像植田正治这样可以将普通生活、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完美结合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一派粗旷张扬、一派冷艳不动声色。是的,植田正治一直自谦为拥有几十年经验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但“业余”可能正是他能够一直能尊崇内心,保持独特美学的原力所在。 植田先生以“沙丘系列”闻名于世,这处沙丘离他家只有5分钟车程,看似简单的线条却为构图提供了无限可能,加上充满舞台感的人物组合,更强化了超现实的矛盾感,造就了植田独特的镜头语言。和现在很多人一样,植田正治终身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但他最难能可贵地方在于不断在熟悉的人和事物当中挖掘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植田正治小传记》是植田正治于1974年至1985年十二年间,在日本专业摄影杂志《每日摄影》上的连载集结。内容收录了植田正治摄影生涯中具有特别意义且重要的作品系列。他为这个专栏命名为“小传记”,其蕴含了双重的意念:一是他个人的(摄影)自传,二则是他期待透过摄影镜头,记录了与被摄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作为他们活在当下的见证。此外,除了摄影作品之外,本书还难得收录了由植田正治亲自撰写的多篇摄影随笔,透过他浅显易懂、自然真实的文字,让读者对“植田调”以及这位谦逊的摄影大师的摄影风格和想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书摘与插图:
人们买了相机,一般首先拍的就是家人,或是自己的纪念照。我自己就是如此。而各位资深摄影爱好者大多会觉得没有比人像摄影更有趣的了。……“始于人像摄影,终于人像摄影。”——植田正治小传记,097页
这张照片拍摄于鸟取沙丘,当年鸟取沙丘还没那么出名,一个游客都没有。我把一起摄影的人都拍了进去,但并没有指定他们的动作。这是一张有人物点缀的风景图。——植田正治小传记,102页
与前一幅作品拍摄于同一天,自然环境完全一样。在白璧般的沙丘上点缀小小的人像。我完全记得妻子的站位是我特地指定的。——植田正治小传记,103页
少女四态是我第一张摆拍的人像照,也是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照片。可是,所有在“二战”前拍摄的照片底片都不见了,所以这幅作品的原版底片已经找不到了。——植田正治小传记,169页。 摄影是一门与光和影有关的艺术。我本就住在乡下,为了突出照片的乡土风情,有一段时间我总会让模特站在我对面,摆出一动不动的姿势。——植田正治小传记,104页 书名:《植田正治小传记》(日本国宝级摄影家植田正治自传式随笔集!) 编辑推荐:
媒体及专家评论: 植田正治是内心很纯粹、独立的摄影家,他不跟风,坚定地拍摄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植田正治常说自己是业余摄影爱好者,是日本摄影界是很独特的一位摄影家。他在我心目中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在那个年代他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单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美学。他的摄影作品已经超越了摄影的记录性。 植田正治摄影作品里最具特色的元素使他脱颖而出。他将传统日本人的超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完美得结合起来。在植田正治的作品里展现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每日生活的场景,然而他并不是忠实地纪录者,而是以植田正治独特的视角和场景展现出来特有的画面。极简并不是无趣。植田正治的摄影作品彻底改变了以往日本摄影作品很迷人,但不如预想中宏大的状况。 20世纪50年代,植田正治折衷混合的达利式沙漠景观、裸体、戴着圆顶硬礼帽的男人以及各种有趣的、不寻常的组合物都在日本及国际上得到积极的关注,特别是在法国,1996年植田正治荣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植田正治摄影作品的极简风格源于日本人对“虚无”的看法。这种虚无的观念日本人称为MU。在日本人同时期其他视觉媒介里也能发现,最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电影。二战前电影导演清水宏就很注意画面的极简,并非常注意利用留白空间。这是一种审美趣味,不过20世纪60年代逐渐被日本电影界与摄影界所遗忘。 植田正治是日本摄影史上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他的摄影画面为透视与空间这两种抽象艺术观念提供了一种解读。 文章目录 纯粹的摄影家植田正治 荣荣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5 09:19 , Processed in 0.0181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