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艺人宋展克创作面塑“喜羊羊”迎“羊年”

2015-1-4 15:09| 发布者:cphoto| 查看:1604| 评论:0|原作者:巩卫东|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2015年1月3日,洛阳民间艺术家宋展克创作的面塑组图“喜洋洋”完成并与世人见面,令观者赞叹不已。 该作品由一头白色的口衔灵芝,背驮双喜字型,脚踏“如意”、“元宝”、“铜钱”和一头黑色的身背“如意”、驮载 ...










         2015年1月3日,洛阳民间艺术家宋展克创作的面塑组图“喜洋洋”完成并与世人见面,令观者赞叹不已。
         该作品由一头白色的口衔灵芝,背驮双喜字型,脚踏“如意”、“元宝”、“铜钱”和一头黑色的身背“如意”、驮载“财”“福”搭肩的“神羊”组成。整幅作品构思巧妙,设计合理,造型逼真,形态生动,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据作者宋展克介绍:白色主体“神羊”口衔的灵芝代表着健康长寿;背部“祥云”铺垫的“喜”字造型,代表着富贵迹象和喜气;脚下的“如意”代表着吉祥如意;“元宝”、“铜钱”代表着财气,招财进宝。黑色 “神羊” 身背“如意”代表着万事顺意,“财”、“福”搭肩代表着福气东来,福财双收。整组 “喜洋洋”面塑作品阴阳搭配,寓意着羊年里乾坤融合,天地之下喜气洋洋,福气多多,幸福美满,财源广进。他衷心祝愿国人在即将到来的“羊”年里,羊年添福气,生活“羊”光,康健平安,幸福无限;事业“羊”帆,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大发“羊”财,天天开心,喜气洋洋,神采飞扬。(文图/巩卫东)
图为:2015年1月3日,河南省洛阳市面塑艺人宋展克创作面塑作品“喜羊羊”
         2015年1月3日,河南省洛阳市面塑艺人宋展克正在向人们展示他创作的面塑作品“喜羊羊”。




羊年将到喜洋洋,给你拜个羊年添福气,祝你生活“羊”光
         一捏、一搓、一压、一挤……一会儿工夫,几块色彩艳丽的小面团就变成了漂亮的月季花,如变魔术般,令人眼花缭乱。这位“魔术师”,就是技艺高超的面塑艺人付立怀。
         衡水籍的艺人付立怀今年45岁,虽然他走上艺术道路的时间并不长,却经历了从爱好到痴迷再到传承的历程。每一个阶段的转换,都让他加深了一份对面塑的情感。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汉代即有文字记载。它以面粉、糯米粉为主料,配以不同颜色,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群众喜爱。付立怀学习面塑没有拜过师傅,最初引导他接触这门艺术的是他的奶奶。“我从小在饶阳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奶奶是个手巧的人,剪窗花、蒸花馍馍,做什么像什么。”儿时的付立怀最喜欢跟奶奶一起蒸花馍馍,那些用面捏成的小刺猬、寿桃鲜活生动,令他着迷。1986年,17岁的付立怀初中毕业后去北京打工,从此就一直生活在北京。
         他做过木匠,当过摄影记者,从事过多种工作,可一直没放弃心爱的面塑。担任摄影记者时,他结识了几位知名的面塑艺人。在他们的指点和帮助下,付立怀的面塑技艺有了很大提高。2006年,他干脆辞去工作,专职从事面塑。
  一团面、一双手,几样简单的小工具,制作面塑看似简单,却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就拿和面来说吧,面团和好后还要上锅蒸,然后再经过揉制、上色,得花费四五个小时。”说着,付立怀仍专注于制作。只见他拿出红、黄、白、黑各色面团,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压,用拨子灵巧地点、切、刻、划,几分钟时间,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老虎便脱手而成。
         不断钻研提高技艺
         过去人们认为,面塑就是“捏面人”,作品大多是些小玩意儿,难登上大雅之堂。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重视,并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从艺之初,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缺乏美术基础,付立怀在创作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开始时我是‘照葫芦画瓢’,只能模仿不懂创作”。于是,他买来专业书籍自学,图书馆和书店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同时,还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力求作品达到神形兼备。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的技术炉火纯青,作品也更加精巧。
         付立怀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深受老年人喜爱的“福禄寿三星”、戏曲人物,也有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机器猫等卡通形象,花鸟鱼虫更是活灵活现。每次现场表演时,他的面塑摊位总是最受欢迎,常常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人小孩都伸长了脖子向里张望。看到大家喜欢这些传统玩意儿,付立怀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希望面塑技艺后继有人
         在制作面塑的过程中,付立怀发现,虽然这项技艺历史悠久,可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面塑看上去不起眼,但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手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无形中也增加了传承的难度。现在虽然有软陶、纸粘土等材料可以替代面团,但手感不同,一定要想办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保留下来!”
         有了这样的想法,付立怀调整了工作重心,从单纯创作逐渐向现场展示、开办培训班倾斜。现在,他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面塑班,每周给孩子们上课,在教学中拉近学生与面塑艺术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学习面塑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空间感和想象力,对他们的成长发育非常有益。”面塑班一开课,就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付立怀感到十分欣慰。他坚定地说:“传承和发扬这项传统艺术是现代面塑艺人的责任。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4 22:31 , Processed in 0.0194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