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策展人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2015-7-20 09:58| 发布者:cpnoz| 查看:14567| 评论:0|来自:新周刊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陆蓉之遇到第一个有策展人的国际展,想了两晚上,第一次将curator译成策展人。 她做梦也想不到,此后20多年,中国的策展人会如此之多。   上世纪60年代策展人出现,鼻祖就是曾连任威尼斯双 ...


  独立策展人活得很艰难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推测:博物馆策展人将成为2010年50个最佳职业之一。策展人数量有望增长23%
,高于所有职业的平均水平。策展人年收入中等水平是4.7万美元。50% 策展人的收入在3.5万—6.4万元之间
。10%年收入超过8.3万美元。人在美国的周彦也承认策展人在美国很体面、受人尊敬,但他说美国一般的博物
馆策展人应该也就3万—5万年薪左右,而这个年薪只是保证基本温饱而已。
  中国真正的策展人大多独立于美术馆体制外,吴鸿说:“目前的条件下,策展人是一份临时工,你能说临
时工是份好工作吗?”
  冯博一最近刚在何香凝美术馆为徐冰策划了个展“木林森”。已经策划了70多个展览的他,是没固定工作
的独立策展人。“我的收入主要是文案策划的稿费和策展费,也许这个月策划了一个大展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下个月就不那么理想了。”冯博一说。
  “全球独立策展人也就那一二十个人吧,能走到今天的不多。靠这个生存还是蛮难的。”刚忙完里昂双年
展的独立策展人侯瀚如已经策划了七八十个展览。他告诉《新周刊》:“欧洲独立策展人机会多一些,有各种
双年展资源。而美国大都是大博物馆、画廊,没那么多机会。”
  1990年费大为在法国策划“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展,陈箴、谷文达、黄永砯、蔡国强、杨诘苍、严培明
等汇聚起来,成为西方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侯瀚如去帮费大为,结果在那认
识了女友,就一直留居巴黎。那时,也不可能马上进美术馆做策展人,于是侯瀚如就成了独立策展人。
  因为经济原因,侯瀚如90年代在自家过道办展览,那时他的孩子刚出生。每个月请不同的艺术家,持续13
个月,邀请了世界上13位艺术家。这招让他在法国很快有了名。有趣的是,今天很知名的法国策展人汉斯·尤
利斯·奥布里斯特,那时也在自家厨房办展览。共同的经历让他俩合作很默契,1997年“运动中的城市”展和
2004年广州三年展都口碑不错。
策展人必须是批评家
  重大国际展的策展人都是批评家:策划过威尼斯双年展、横滨三年展的南条史生是日本批评家;策划过光
州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的奥奎·恩威佐是美国批评家。肖戈曾任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福的策展助理。她说
桑福是个人缘极好的工作狂,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奥利瓦和桑福是朋友。“奥利瓦更像批评家,学术性更
高;桑福更像活动策划者,领导、外交部官员都会参加他的展览宴会。”肖戈说。
  中国好的策展人也都是带有批评视角的。高名潞的每个展览都与他的研究分不开。“我策划的展览不多,
不超过10个,1989中国现代艺术展、Inside Out、极多主义、墙、无名、公寓和意派等,还有前卫四人和全球
观念主义等。”而其中他比较满意的就只有中国现代艺术展和巡展了好几个国家的 “蜕变与突破——中国新
艺术展”(Inside Out),因为这是艺术批评的实体展示。
  侯瀚如是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策展人,也是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策展人之一。可他更愿意被
称为批评家。“我做的展览针对各个条件不同的地方,绝大部分都和现场发生关系。”侯瀚如认为策展人首先
要懂专业、懂艺术,构思有意思的、合乎文化语境需要的计划,具体组织、研究艺术。“不是批评家做什么展
览?对艺术没有看法做什么展览?”侯瀚如认为国内策展很蓬勃,但最关键的是学术深度欠缺。“策展人对国际
的了解不够,绝大部分还是中国艺术家展。没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深入的研究。”侯瀚如说。
  批评家王林2007年在广东美术馆策划的“从西南出发”反响不错。他告诉《新周刊》:“策展和批评是两
个相交的圆。策展是批评的实践活动,我只愿意在两者重合的范围内做策展人。”
  正在筹备今年3月广东美术馆个展的张小涛说,大多数艺术家缺少批评家具有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建构,因
此策划的展览往往很碎片化,缺乏视觉的逻辑和思想谱系。“优秀的策展人应兼具批评家的思想,他们能把艺
术家想不到的东西提升出来,把碎片重组在一个有序的结构里。”
  2008年,巫鸿为张小涛策划了个展“微观叙事”,准备了两年,文献就编了一年多。“西方的策展人更注
重细节,如:作品和展场空间的融合、文献编辑、版权。中国策展人更注意文章、概念,不注重展场和空间。
巫鸿先生更像西方的策展人。”张小涛说巫鸿从访谈、布展、研讨会到文献都非常细致。
  行为艺术家马六明和国外策展人接触多。他发现就算国内的双年展,策展人和艺术家沟通也很简单。1996
年他第一次去国外参展是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方案沟通非常多,作品怎么实施,甚至想办法帮我办到签证
。”1999年塞曼来北京邀请马六明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花了一个下午坐在他工作室看行为录像带,也许国内策
展人还缺少这股认真的劲。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 17:47 , Processed in 0.0173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