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的又一次突破——尼康105mm f/1.4E镜头测评

2017-1-17 11:17| 发布者:cphoto| 查看:1582| 评论:0|来自:新摄影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85mm f/1.4(1.2)这个规格的镜头都是人像拍摄的首选定焦,不近不远的工作距离、暴力大光圈产生的暴力背景虚化、相对于空气切割机级别的长焦镜头有着比较不错的便携性等等,都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


距像场中心95%——极限边缘画质

此时1555LW/PH的全开光圈成绩落后于适马85/1.4ART(1862LW/PH),毕竟后者口径不是白做了那么大的。但是相对于索尼85GM的1338LW/PH仍具有一定优势,相对于自家85G的优势更不必多说。边缘画质的最佳光圈是f/5.6。

理论画质测试——色散、暗角与通光量

对于分辨率之外的测试我们把它放到单独的环节来进行,同时只给出最大光圈下的数据。

色散

色散在画面中一般会表现为高反差边缘的紫边或绿边,一般可以后期消除,所以只要不是太严重或者超广角镜头的长曝使用(此时树枝之类高反差边缘的摇动拖线会导致色散花掉,难以后期消除)。

对于中焦镜头来说焦内焦外的色散一样重要,因此我们分成倍率色差(焦内)和轴向色差(焦外)进行测试。从本次测试开始轴向色差测试固定对焦点在标板后面的背景纸上,读取标板上的焦外色散,以取得一个稳定可横比的结果。倍率色差采用最小光圈合焦下的色散最大值作为最终结果。

相对于自家85G,焦内色散略强,焦外色散明显轻一些。整体来说还是占优,毕竟这种头明显更吃焦外,焦内色散只要不夸张,基本没太多人去在意这种问题。

暗角

暗角在画面当中一般表现为边缘失光,但适当的边缘失光可以渲染画面气氛,所以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后期虽然可以校正暗角但需要硬吃传感器的宽容度,对于画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而后期加暗角则没有什么限制,所以这一项还是越低越好。

暗角方面105E比85G要大一些,这也侧面说明其实105E这个规格,用82mm的前组口径是不太够的。这一点在后面的焦外简评当中也会给大家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说明。

畸变

畸变在画面当中表现为直线的弯曲,分为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两种。后期可以几乎无损(需要丢失一点锐度)的校正,所以也是只要不太严重,就无需过分关心。

畸变方面105E也是比85/1.4G要严重,但是都不夸张,而且这种规格的镜头也并不吃畸变,校正一下就好了。

通光量

通光量在测试当中以T制光圈来进行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测试的只是过镜头光心的通量,镜头的暗角问题并没有考虑在内,所以对于整体曝光的影响,还需要结合上面的暗角测试来综合判断。

T值方面105/1.4E的表现要好于85/1.4G。在镜片更多的情况下能有此种表现实属不易,大概要归功于材料的进步?

对焦速度测试

统一搭载于尼康D750机身上拍摄3m外的标靶,计量从无限远合焦到3m所需要的时间,测量3次取无偏平均值,环境照度200lux。

上手105E的时候就从对焦动作上感觉105E和85G用的是同款的微型超声波马达(这也算尼康的一大槽点了),实际测出来的结果也差不多,105E会快一点,但是快的也有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5 05:30 , Processed in 0.0169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