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14——国际展览——专题展:奥古斯特·桑德与姜健:《时代的肖像》、策展人:成国琴。 《时代的肖像》 奥古斯特·桑德 August Sander (1876-1964) ,被誉为“现代肖像摄影之父”, 是在世界摄影史中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他不但在视觉表现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被视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印记,几乎所有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文化重建工作的论著中都会提到他。 “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己表现出来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
桑德的图片与他完全客观的态度有关。他曾回忆到: “从小我就熟悉这些人的生活…因此,一开始我就从个别类型的村民中,看到一种相同的典型。那是人类品质的记号…用视觉、观察和思想,借助相机,再加上岁月,我们就可以快速将历史记录下来。”
桑德的作品在历史经纬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他被认为是唯一改变我们生活大事的摄影家。任何人看到他的照片都会感到:这就是日耳曼民族。他拍得不仅仅是每一张图片,而是拍了整个时代,为时代留下了脸孔。这是桑德的使命,也正如他所说的:让我诚实地说出我们这个时代和人民的真相。
姜健从事摄影至今已有30多年。那个时期由于国内资讯匮乏,对于国际著名摄影师及其世界摄影流派等并不了解,1997年姜健第一次出国展览,在纽约苏河艺术区的一个小书店里,姜健惊喜地看到了很多摄影画册,虽然不懂英文,甚至搞不清摄影师叫什么,只是坐在书店的沙发上拼命地翻看,当他第一次看到奥古斯特·桑德拍摄的全身人像的画册,其中就有那幅《厨师》。当时他觉得非常吃惊:原来肖像摄影还可以这么拍!那是他的《主人》系列作品已拍摄了四年。那次与桑德的邂逅,对姜健的摄影理念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在姜健的眼中,时代的烙印是一种混合的记忆,影像要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图象记忆,肖像是见证记忆最恰当的模版。姜健象拍肖像一样拍摄场景,场景成为那个时代的肖像。姜健非常清晰自己的镜头指向:农民是社会的根基,农民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作为“社会的根基”,姜健人物表情看上去没有任何苦难的痕迹。
正如作家梁晓生所说:“姜健仿佛用照相机向我们讲述着某种关于几代人命运的故事。这故事有沉重得似乎可闻喘息的史性;有愁郁的诗性;有镇定地毅忍着的人性;还有姜健自己不失关爱的理性……因而,姜健的作品实则是不单纯的,是具有思想的影像。”
真正的摄影作品究竟是什么?就是要看影像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它应该具备历史、社会、艺术的多重价值,体现真正的影像意义。而摄影师的功力,就在于将这种意义和价值通过有效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于观者眼前。
桑德与姜健,两个不同时代的摄影家,一位来自西方一位来自东方,分别用黑白和彩色画面, 以同样的方式去拥抱对人类宝贵精神的理解,人性在时空的跨越中凸显出的尊严是一样的鲜活和震撼。 文:成国琴 英文译文:成国琴,校对:Patty Hudak (美国) 2014年10月12日于北京 
年轻的农夫,1914,银盐冲印 
中产阶级的孩子,1925,银盐冲印 
从Kuchhausen来的农夫,1951,银盐冲印 
哲学家,1913,银盐冲印 
科隆的孩子们,1930,银盐冲印 

姜健摄影作品 奥古斯特•桑德
奥古斯特•桑德,上世纪最伟大的德国摄影师之一,一生中拍摄过德国各地,各种职业及不同阶层的人。他用环境肖像摄影的方式,通过大规模的拍摄记录下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那种独特的表情和姿势,从众多的德国人的表情和姿势中,寻找他们共同的民族属性,最后构成属于他自己的庞大肖像图像群,表达他对这个民族及其种性的理解和认识,是动荡年代时一个民族的图像志。
奥古斯特· 桑德(August Sander) 大事记
●1876年11月17日,奧古斯特· 桑德出生于科隆西部的河道村的一个采矿木匠的家庭。小学毕业后进入矿井做童工,第一次接触到摄影。 ●1892年,16岁的桑德得到一个意外的生日礼物—13×18厘米相机,同时拥有自己的暗房。 ●1904年,成立“奥古斯特·桑德照相馆”,同年,在巴黎影展上获得金奖和一枚十字勋章,此后经常在各种展览中获奖。 ●1910年,在科隆又开了一家照相馆,拟定拍摄一个拍摄德国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人们的肖像的宏大计划。 ●1927年,成功展出这一计划中的一组肖像,被业界奉为“使用镜头的巴尔扎克”。 ●1928年,出版肖像摄影作品集《时代的面孔》。 ●1933年,出版《 德国的土地,德国的人民 》。 ●1934年,《时代的脸孔》一书被文化部销毁。 ●1934年,《德国的土地,德国的人民》的丛书前五册顺利出版。 ●1946年,苦心经营20年的4万张底片,被抢劫者纵火焚毁,《二十世纪的人》这部未曾谋面的巨著就此成了世纪的遗憾。 ●1951年,桑德的摄影作品在科隆首届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上展出。 ●1952年,作品开始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部主任爱德华· 斯泰肯收藏。 ●1955年,部分作品在爱德华· 斯泰肯主持的世界性摄影大展《人类一家》中展出。 ●1963年底,因中风卒于家中,享年87岁 姜健
祖籍河北 1953年生于河南开封 1969年 辽宁省朝阳地区北票县章吉营公社小双庙小队下乡 1972年 辽宁省凌源钢铁厂电工 1973年 朝阳地区文工团小提琴演奏员 1978年 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中提琴专业 1980年 河南省歌舞团首席中提琴演奏员 1984年 河南省艺术研究所从事专业摄影工作 展览 2014 科隆摄影书籍博物馆开幕展个展 PHOTO Shanghai与桑德联展 2013年 穿越时空的对话 鲁宾斯坦和姜健摄影展 连州国际摄影展 2013年 河南博物院《主人的历程》1986-2011摄影展 2013年 天津美院美术馆《主人的历程》摄影展 2012年 韩国首尔国立美术馆中日韩当代摄影艺术展《场景》 2011年 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筑城者》 2011年 中国大理国际影会 《华人在巴黎》 2011年 荷兰格罗宁根(Noorderlicht)摄影节—《筑城者》 2010年 上海比极画廊《纱阁戏人》(PAPER DOLLS OF CHINESE OPERA)摄影展 2009年 美国 PHOTO MIAMI国际摄影博览会《主人》《孤儿档案》 2009年 荷兰格罗宁根(Noorderlicht)摄影节—《孤儿档案2004-2009》 2009年 北京大河画廊《我的幼儿园》父子联展 2008年 北京大河画廊《档案》1986-2006作品展 2007年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时间档案》摄影展 2007年 上海比极画廊《马街说书人》摄影展 2007年 奥地利中国艺术周《棱镜—中国新媒体艺术展》 2007年 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纱阁戏人》 2007年 法国拉尼翁国际摄影节《孤儿档案》摄影展 2006年 《主人》系列作品 南京四方艺术馆《显隐》中国 当代摄影二十年联展 2006年 北京百年印象画廊《孤儿档案》摄影展 2006年 法国 翁夫勒尔国际摄影节《孤儿档案》摄影展 2006年 澳大利亚费利曼托国际摄影节《孤儿档案》摄影展 2005年 中国连州国际摄影节《孤儿档案》摄影展 2005年 意大利罗马国际摄影节《主人》摄影联展 2004年 美国缅因洲贝茨学院美术馆《记录中国》纽约《中国掠影》摄影联展 2004年 法国巴黎《平遥在巴黎》摄影联展 2004年 北京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主人》系列作品展 2003年 法国阿尔勒《中国在法国》摄影联展 2003年 法国蓬皮杜中心《纱阁戏人》系列作品 2001年 法国尼斯国际摄影节《主人》摄影展 2001年 荷兰那顿国际摄影节《场景》《主人》摄影展 2000年 丹麦奥胡斯国际艺术节《场景》摄影展 2000年 北京大众影廊《主人》摄影展 1998年 法国巴黎、阿哈斯《场景》摄影展 1997年 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场景》摄影展 1993年 北京当代美术馆首次举办个人系列摄影展《场景》 奖项 2009年 荣获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中国十大策展人称号 2005年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孤儿档案》获年度优秀摄影师金奖 2004年 荣获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2002年《主人》系列作品入围美国琼斯母亲基金会2002年度决赛选手 2002年《主人》摄影集获2002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阿尔卡特”中国优秀画册二等奖 2002年《主人》系列作品获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人物服饰类一等奖 收藏 2010年 法国 文化部国家艺术中心收藏《华人在巴黎》系列作品 2008年 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主人》系列作品 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主人》系列作品 2007年 法国 文化部国家艺术中心收藏《孤儿档案》系列作品 2006年 澳大利亚悉尼白兔中国当代艺术美术馆收藏《孤儿档案》系列作品 2006年 河南博物馆收藏《主人》系列作品 2003年 法国文化部 国家艺术中心收藏《纱阁戏人》系列作品 2003年 广东美术馆收藏《中国人本》 出版 2013年 浙江摄影出版社重新出版《场景》摄影集 2010年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纱阁戏人》摄影集 2007年 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家研究丛书 姜健—《档案的肖像》 2006年 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摄影集《孤儿档案》 2000年 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集《主人》 1995年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集《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