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时尚摄影印象派诠释的代表人物 模特出身的莎拉?莫恩(Sarah Moon)被认为是一位传奇摄影家。她从1968年开始其摄影生涯,作品除时装摄影外,还包括大量的静物、风光、人像摄影,甚至还包括短片拍摄。贯穿其中的,是她以黑白和拖曳镜头为代表的独特画面处理及充满神秘的绘画语言。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奇异风格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广泛的推崇。在巴黎、伦敦、纽约或是东京这些引导世界风尚的城市中,莎拉?莫恩(Sarah Moon)的作品因其独特而被视为人文风尚的坐标。

莎拉?莫恩的特别之处,是改变了人们对摄影作品一贯的评判标准。当世界几乎所有摄影家都在表现他们的所见之时,莎拉?莫恩却要求比“所见所得”更为深入的感觉。她的作品不仅是一个瞬间,一个事件,更多的是一种内涵,一段故事。她那光影语言和融合思考与创造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用摄影来绘画”,具有灵魂语言的艺术。经过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她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风格,并让其在美丽的幻灭,世事的无常,岁月的侵蚀等主题中得以彰显。

“我对人的背影非常感兴趣。背影里有很多信息,有时一个背影就能说出一个故事。”莎拉?莫恩说。她喜欢让模特静静坐着,她和照相机在后面,完全不干扰对象。在莎拉?莫恩的照片里,有各种人的背影,有线条明朗的模特残缺的脸,有剧照一样严谨的场景,有表情里看不出童贞的小孩,有垂死的天鹅,也有凝滞不动的风景——这些,都同样地在她的镜头里保持着沉默,空气在那一刻似乎都凝固了,让人窒息。就像她自己所说,这些照片“就像是仓促间从电影中捕捉到的镜头一般”。她那光影语言和融合思考与创造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用摄影来绘画”,具有灵魂语言的艺术。  
莎拉?莫恩语录:
莎拉?莫恩: “我在那里(摄影棚),在模特面前,不知道她会做什么,如果我有了主意,也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她。我觉得灵感会来自于她,就好像催眠术,我看了又看等了又等。当然,有时我按下快门只是为了鼓励她,鼓励自己,鼓励在场所有的人。”
莎拉?莫恩:“当我在一个摄影棚布景前工作的时候,有很多小道具,最后我会把它们都扔掉,或者把它们组合起来,或者用镜子,这样人们不会知道哪个是布景的一部分,或者哪个不是。我真想把所有的化妆去掉,这样化妆就会被忘记,脱掉所有的衣服。我花时间去清除事物,希望能有什么让我惊奇的东西留下,那会让我忘记我在一个摄影棚里、在我指定的模特面前、在我花了很多时间忙碌的布景前、在用了一整天才布好的光里。最后,让我按下快门的是一种灵光乍现,一种可以辨认出来的感觉。就好像突然我觉得:“是的,就是它。”事实上,这就是我嘴唇说出来的字句。我‘认出’了什么,而它是那个瞬间到来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超越了我所有的意图。突然我转身,而它就在那里。这就是我说的‘上天的赠予’。”
莎拉?莫恩:“决定性瞬间也许发生也许没有发生。上天的赠予并不取决于我们。我们能够尽力做到的就是准备着——而这是最困难的。我们所有的投入的努力、等待和希望都不足够。有时我们像疯了一样地工作,一连数个小时,却是徒劳,然后突然之间,就在三分钟内,在那个地方,那个瞬间,那个角度,幸运的一击表达了我们想要说的。在电影里,这可能来自表演,编导或者音乐——这些都容易多了。” 
莎拉?莫恩:“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每张照片都是一次探索。这就像心境,像那些我不能预知的东西,那些让我惊奇和让我停下的事物。如果我只是把自己已经有的想法表现出来,那么世界又有什么激情可言?但是最后我发现,每张照片都在说同样的事。” 莎拉?莫恩:“我一直觉得摄影提供了一个演戏的机会,即通过照片去讲一个故事。我的目标是,一幅照片带着尽可能少的信息和记号,对于假设的时间和地点没有任何提示——但那不过是对我自己而言,它会唤起一些事情——之前发生过的或者之后即将发生的。我也知道很多人对于这种拍摄提出疑问,但是为什么只能够有一种拍照方式存在呢?我想自己选择创作照片的方式,叙述性的或者唤起感情的。我给自己一个文学框架,我会去讲一个故事。这是我所发现的唯一出发点。”
“很多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拍一张什么都没有发生的照片。我的梦可以达到那种纯粹。但是为了‘消解’,必须从什么‘开始’。如果要什么都没有发生,那么必须得有什么首先发生。”

莎拉?莫恩的摄影作品,微妙、静谧,场景常常像笼罩在一片纱下,人物则如同玩偶,姿势几乎是凝固的,没有动感,缺乏活力。在采访中,莎拉?莫恩谈道:“Works are always one's self-portrait(一个人的作品其实就是他的自画像)。”不过,我倒觉得,她本人似乎比她的作品活泼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