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最应该被铭记的中国战地摄影师

2017-9-21 11:34| 发布者:cphoto| 查看:1406| 评论:0|来自: 成都影像艺术中心

摘要:沙飞(1912.5.5—1950.3.4)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1932年在汕头电台当报务员,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华北前线。1 ...

沙飞

(1912.5.5—1950.3.4)

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当报务员,1932年在汕头电台当报务员,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华北前线。1937年9月在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

1950年3月4日 ,因枪杀一日本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石家庄处以极刑。

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消原判决。

《渔光曲》


早在黑白影社时期,沙飞的作品就流露出他对“人”的关注。他善用柔和聚焦,利用人物和风景的对比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流动美,在和谐中表现他对农村劳动人民和自然风光的热爱。


《绿波留恋浣纱人》


这一时期是沙飞创作的初期,参加黑白影社让他学习到了各个流派的摄影手法,并融会贯通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同时他把主要关注点聚焦在乡村,通过镜头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人力车夫》


1935年6月,沙飞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9月,沙飞离开汕头,来到上海。从此,他开始用相机记录中国现代史上一幕幕重要的瞬间。随着日本人加紧对北方的侵略,社会弊病和国家危机成了许多进步的艺术家关注的主题,沙飞也把自己的镜头转向了工人阶级和他们的生存困境,“披露不公、歧视及不合理”成了他摄影的新使命。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长城,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一幅名为《战斗在古长城上》的照片。而照片的摄制者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沙飞。他奔走在抗日的最前线,以相机为武器,用自己的镜头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1938春 河北涞源浮图峪


“我不满于当时的摄影和画报工作,更不满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因此我决定站在革命的前进的立场上,为民族的解放、人类的解放而牺牲一己,与黑暗的旧势力奋战到底,并决心做一个前进的摄影记者,用摄影作为斗争的武器,通过画报的发表和展览方式去改造社会,改造旧画报,同时改造自己。”


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  1937年秋  山西灵丘


在当时,摄影还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沙飞顶着旁人的蔑视以及妻子以离婚相威胁所带来的压力,毅然决然地选择摄影这条路。


在短暂的38年的人生旅途中,沙飞为世界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作品。虽然战争结束已逾70载,关于战争的记忆也逐渐远去,但是通过翻看沙飞的摄影作品,我们还是能透过照片真切地感受到抗战将士为抵抗日寇侵略而展现出来的誓与祖国共存亡的决心和斗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沙飞来到山西,成为了全民通讯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也正是在这里,沙飞接触到战斗着的人民军队,得以成为首位报道平型关大捷的摄影记者。


《塞上风云》1937年秋(向长城内外进军的杨成武支队 河北)


真实性和艺术性都是沙飞对于抗战题材摄影最基本的要求。他曾说:“因为摄影负有报道新闻的重大政治任务,所以一个从事战时新闻摄影工作的人,他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和新闻记者收集材料的方法外,还需要有艺术修养和科学的知识。”为此,他每每不顾自身安危,亲临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把战争的场面定格在照片中。即便在战争的艰苦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是将相对枯燥、单调的战地摄影凝练出艺术化的审美表现,进而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八路军攻克平型关》 1937年秋



沙飞与白求恩


白求恩1938年春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担任军医,援助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抢救伤员时感染病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年仅49岁。其遗体最初葬于河北唐县郡城,1952年迁葬于河北石家庄烈士公墓。


《白求恩日光浴》


白求恩逝世后,他生前的好友,中国著名战地摄影师沙飞为他拍摄了遗容照。照片上白求恩头发凌乱,脸颊瘦削,静静地躺着,身上盖着旧军被。此后白求恩被安葬。


《白求恩遗容》 1939年


据沙飞之女王雁讲,沙飞第一次和白求恩见面挺特别:1938年5月,沙飞因为身体不好,住进山西五台县耿镇河北村的军区卫生部卫生所休养。6月,白求恩率领医疗队从延安到达五台县金刚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当时他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身穿米黄色夹克衫,足蹬皮靴,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灰白而稀疏。在他身后,一列驮马背上的器材箱上还覆盖着树叶以便伪装,其中有大量的药品,还有显微镜、X光机以及一套手术器械。正在住院的沙飞策马赶到司令部,拍下了第一张白求恩的照片。


《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村模范医院病室动手术》 1938年


1938年8月初,五台县松岩口村为建“模范医院”而热闹起来。白求恩每天除了开处方、做手术之外,还亲自设计医院图纸,指挥施工。沙飞也常常背着相机到松岩口晃悠。9月15日,聂荣臻、宋劭文等在紧张备战的情况下参加了根据地第一所模范医院的落成典礼,身着军装的白求恩显得格外精神,沙飞拍摄了许多模范医院和白求恩的珍贵镜头。


《白求恩的灵堂》  1939年


沙飞用并不流畅的英语同白求恩交流,同样是摄影爱好者的白求恩自然乐于打开话匣子。他们一起讨论在战场上使用哪种照相机效果最佳,战地摄影与一般摄影的区别,怎样拍摄得又快又清晰等等。白求恩自己也为康复的日军战俘拍照,并同沙飞一起千方百计将拍摄到的照片向延安、重庆、敌占区以及国外发稿,力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八路军的顽强抗战。很快,两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白求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9:19 , Processed in 0.07175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