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韦斯顿1886年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家境不太富裕的家庭。他十几岁时,每天上学步行10英里。为的是省下每一毛钱车费,买一架照相机。十六岁那年,韦斯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花11美元,买了一架旧相机。他的处女作是在芝加哥华盛顿公园里拍的一幅雪景。照片刚印出来时,他非常高兴,激动得浑身发抖。 过了几天,心情平静下来,这才发现照片还不够完美:树大黑,雪太白,缺少层次。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完美境界,韦斯顿在摄影艺术领域里,开始了一场为期46年漫长的探索,直到1948年得了震目性麻痹症(Parkinson’s Disease),才不得不放下照相机。韦斯顿几乎没有受过什么专门的教育。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主要是靠开设照相馆,拍摄商业人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1922年,韦斯顿到过一次纽约,见到了当时美国摄影大师斯蒂格里茨和斯特兰德。韦斯顿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斯蒂格里茨通过和我两小时的会面,对准了我一生的焦点。”从此,韦斯顿的影艺大进,不论人物、风景、访物,都能拍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逐渐得到了舆论的重视和好评。1930年,他在纽约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影展。 你有什么办法能使一只菜场上随可见的小甜椒卖到1.4万美元?那就瞧瞧爱德华·韦斯顿(1888-1958,美国)(Edward · Weston) 的点金术。当然,那是他的老本行:拍照片。开始,韦斯顿所拍的照片也是当时十分流行的年轻人感到没劲了。就在这时候,斯蒂格里茨举起了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大放,也有少摄影家跟着跑,可韦斯顿不是一个十分热衷于组织活动的人,他也不像斯蒂格里茨那样对社会生活镜头那么感兴趣。他喜欢工业文明的新奇迹,喜欢拍高楼大厦、工厂、烟囱。后来,他那儿童般单纯的注意力转向了蔬菜、昆虫、水果、贝壳之类平凡事物的表面质感和形态。这些熟悉的事物留在胶片、相纸上的影像,不仅使他常常获得难以置信的发现,而且深深打动了无数人,让他们在视而不见的事物面前重新睁开了眼睛 随着对微观世界的越来越执著,韦斯顿的性格也显得更加孤僻。为了充分凝住事物的质感,追求阳清晰、最细腻的影纹效果,他采用最小的光圈"F64",并与同好者组成了"F64"小组,倡导通过集中精神观察事物的表面质感与形态来触及生命的核心。 1929年,韦斯顿来到了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的洛沃斯岬。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他发现在大自然无比丰富奇妙的现实中,有他拍不尽的题材。从来没有人仔细打量过那些随处可见的岩石、柏树根、随波飘摆的海草。可即便永远无人眷顾,大海的波涛也从不舒展变幻无穷的姿态。对韦斯顿来说,洛沃斯岬之和是一次有启示性的经历,也是他真正确立自己摄影方向的标志。那以后,他经常来这里拍照。 在那些照片以前,从未有一只死于风浪的鸟几我们展示羽毛无比丰富的层次质感和无与伦比的形象姿态。韦斯顿对这种质感与形态的迷恋改变了他对世界的态度。他不是个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他的后辈同行厄斯特·哈斯却由他的照片悟出了"摄影里面有诗"。 韦斯顿的照片所唤醒的目光和注意力只有通过摄影才能发挥作用。相机成了人观看世界的特殊的"眼镜"。照片应当无限清晰。这种对于质感表现的追求对摄影进一步远离绘画,进而找到自身的特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韦斯顿常拍人体,只不过他的人体照片里都没有人的情绪,连脸都不露。美妙的胴体与造物主的其他作品一样有着令人惊讶的质感与形态,并吸引人长时间地注视,直到看出外形下面不可思议的内在精神。 被尊为"纯粹摄影大师"的韦斯顿对大自然的神秘有一种虔诚的向往,一种近乎"思无邪"的天真与专注。 《什么是摄影美?》是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 1951年写的一篇文章,也是一篇讲演提纲。该文题目说的是摄影美,不但阐发了他对摄影美学的见解,也分析了摄影的基本特征。韦斯顿主张“照相机应该用于记录生活,反映事物本身的物性和精华,不管是抛光的钢或是颤抖的肉体。” 在谈正题之前韦斯顿声明说,要想给摄影美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摄影美的判断因人而异。“关于此文对摄影美的论述,他声明说,只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做的解释。 为了理解这样的解释,首先必须考虑摄影的三个固有功能: 1、记录过程的快速。 2、记录比肉眼所见的更多的能力。 3、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 关于记录过程的快速 “摄影家应当锻炼自己从取景玻璃上看到最终照片的能力。学会了利用他的设备去看事物,摄影家便能消除工作的意外失误。“ “在这个阶段,裁刀是他的最大障碍,因为他过分地依赖它,把它看成了构图的机器。观察能力低下是不能用裁刀弥补的,更聪明的办法是回去重新把照片拍好。“ “接受取景框的硬性限制虽然在最初是件别扭的事,但它能给你带来长远的好处。越是长时期地使用同一尺寸的胶片,便越能发现更多的可能与变化;越是熟悉这些可能性,你的构图便越能更加准确和直觉,““当摄影家学会了在取景玻璃上构图时,记录过程的快速便成了一宗巨大的财富,因为快速的记录功能使他在感觉最强烈的瞬间进行记录,当被摄体清晰显现的时候把那个瞬间突出起来。“ 关于相机比人眼看到的更多的能力 “摄影的第二个特性是相机比人眼看到的更多——它们的所见是不同的。很多人不认识这一点,总是把复制自然的能力看作是从事摄影和评价摄影的基础,认为摄影能和人眼所见一样地再现自然。而实际上要按人类视觉重现自然景物的话,画家要比摄影家能干得多。““相机能够以新的方式和新的规模扩大人类的视觉,揭示世界的真面目。为了发挥相机这种锐利的洞察力,摄影家必须培养一种严格的控制本领。他必须学会区分重要的细节和无味的枝蔓,并且让他的相机之目也这样去做,“摄影家的才能就在于不改变事物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再现他的被摄体,并且通过这样的再现让观众感到他看到的不止是事物的外表特征,而是第一次被揭示出来的事物本身。““在摄影家正确理解的引导之下,相机的洞察力能被用来创造一种更强烈的真实感——一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超级真实性。但对摄影家来说,仅仅看到并承认这个超级真实性还是不够的。决定他的作品是否具有摄影美在于他能不能成功地把这种观念转移到他最终完成的照片上去。" 关于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 “影调层次被认为是摄影专有的标志。任何真正的照片都不能完全没有它。它也是用以区别摄影与绘画不同的直接依据。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影调层次越多表明照片越好。我曾经见过一些充满细微层次但却毫无趣味的照片,也见过一些相对而言只有较小部分具有影调层次但却体现了真正摄影美的照片。影调层次像技巧一样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在这里就是保持和加强我们所追求的那种超级真实性的手段。" “摄影美这个词只能用在最终完成的照片上。然而,有志于此的摄影家必须记住,是他的观察创造了他的照片;曝光记录了它,冲印完成了它——而最根本的是他的观察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最终价值;在他动用技术手段记录之前,他的观察已经发现了。" “如果他的观察能够揭示他的主题,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它,从而也分享摄影家的当时的某些体验——假定他的技术措施正好表现了他的观察——那么,他便赢得了摄影美。"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7:07 , Processed in 0.20538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