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老照片的足迹

2018-1-29 10:05| 发布者:cphoto| 查看:739| 评论:0|来自:佳友在线

摘要:拾光摄影博物馆的馆长康学松约我写一篇关于老照片的文章,承蒙抬爱,我欣然应允。   提笔之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发明照相术的伟大摄影先驱尼埃普斯、达盖尔、塔尔博特、巴耶尔……笔者之所以没有把摄影术的发 ...

      拾光摄影博物馆的馆长康学松约我写一篇关于老照片的文章,承蒙抬爱,我欣然应允。


   提笔之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发明照相术的伟大摄影先驱尼埃普斯、达盖尔、塔尔博特、巴耶尔……笔者之所以没有把摄影术的发明仅归功于达盖尔一人,是因为任何现代技术的发明都是一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的自然产物。当时的法国,在化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摄影术发明之前不久,刚刚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送上断头台的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就是“现代化学之父”。所以,摄影诞生于法国是有其深厚土壤的。照相术的发明是这样,汽车、手表、飞机等等莫不如此。


尼埃普斯


《窗外的房顶》尼埃普斯摄


达盖尔


《巴黎街道》达盖尔摄


塔尔博特


巴耶尔自拍像


   我们再回到拾光摄影博物馆。影像博物馆的核心藏品自然是老照片,其宗旨就是把过去珍贵的影像留存下来,供后人使用和研究。老照片的意义无非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从摄影本身讲,是研究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发展的历程;其次,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后人以老照片为史料,研究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现在,我们忽略摄影本身不谈,只从作为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史料的角度说说老照片。


   今天的人们拜老照片所赐,可以看到到19世纪中期巴黎街道的景象,也可以看到美国南北战争惨烈的场面,我们甚至有机会一睹慈禧和李鸿章的真切形象。但在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我们只能通过画像了解历代帝王的长相。但这些画像的真实程度有多少,却是值得存疑的事情。民间有一个流传极广的朱元璋画像故事:朱元璋称帝后遍召丹青高手给自己画像。第一位进宫的画师十分认真,把像画得维妙维肖,和真人一样。朱元璋看到自已丑陋的形象,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第二位画师吸取了教训,自作聪明,把朱元璋画成美男,相貌堂堂。朱元璋一看,这哪是自己啊,自然画师难逃一死。第三位画师揣摩出了朱元璋的心思,追求“神似”,脸型描摹得与真人差不多,其它部位处理得模棱两可,忽略细节,起到美化作用。结果朱元璋看到自己满脸仁慈,一副帝王之相,龙颜大悦。这个故事虽然是民间传说,但足以说明帝王画像的可信度之低。

    

美国南北战争


朱元璋画像1


朱元璋画像2


   中国这样,西方亦如此。巴洛克时期的著名画家凡·戴克是英国王室的御用画家。他博得王室欢心的诀窍就是在画矮小的英国王室成员的时候,把他们的身材拉长,起到美化作用。

       

凡·戴克绘画作品


    作为历史爱好者的高晓松喜欢把历史形容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他的这一比喻强化了历史美好的一面,忽略了历史宏大、残酷的一面。笔者更愿意把历史比作一间毛坯房,它的装修风格是随着不同主人的入住而改变的。


    历史学家看待历史的角度客观得多,也更理性。著名历史学家李开元教授把历史划分为“3+N的世界”。“3”是历史学的三个基础世界,第一世界是往事;第二世界是史料;第三世界是史书。“N”指的是在前面三个世界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各种与历史有关的作品,比如传奇、小说、故事、评书、电视剧、电影等等。按照李开元教授的划分法,老照片应该是属于第二世界的史料,甚至比传统的,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碑刻、竹简、铭文更真实,更生动。


    作为文化承载物的老照片,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容。透过一张张方寸大小的老照片,我们可以了解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人们的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同样是方寸之间,我们可以一窥过去达官贵人的豪华服饰、豪车宽轿,还能了解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农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街道上的摆摊卖货的小商小贩……甚至通过老照片,我们还看到了脱下鞋子的三寸金莲,这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不能轻易示人的传统礼教的产物。


    人们常说:“今天发生的事儿,就是明天的历史。”同样道理,今天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就会成为明天的老照片。所以今天的摄影人,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经历的时代,认真地创作每一幅照片,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影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11-9 01:14 , Processed in 0.0168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