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在黄河,能溶入我的整个生命中的这几天,确确实实是一种幸运,一种那我的经历。 我带着十一位弟子从山西碛口出发,顺着黄河漂泊,目的地是陕西壶口, 安排这次探险活动的是山西碛口的一位满腔热情的又带着不奥特的商业头脑的李老汉,他要我们花三万多,说是要定制了一条木舟,请了五位曾经大半辈子在黄河上拼搏的老大与水手。掌舵的是一位年高76,依然精神矍铄的西北汉子。那位自封总负责的老李头,十分精明。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碛口时,他闭口不谈船与漂流之事,安排我们先去拍摄碛口古民居,充满地方风情和新鲜感的拍摄把我们一个个整得乐呵呵的。晚上他叫他的婆姨做了一桌的好吃的,酒过五巡,大家有些晕乎乎的了,便提出先将所有的费用交齐,第二天才出发。 翌日,天不亮我们将所有的摄影器材与行李装上老李头安排好的一辆比拖拉机强不了多少的卡车上,在坎坷不平的道上颠簸了近一小时,来到离村很远的黄河岸边。下车一看黄河边停泊的那只所谓的漂流船,不由人倒吸一口凉气。除了龙骨支架与硕大的船桨是整条松树木头外,其他部分完全是用货物包装箱板钉起来的,有的地方顺着板缝还渗着水,不时要用水筲向外舀水。船上不仅有他们五人还放了不少食品与炉灶,我们11人加上这么多行李,让人感觉到实在是太悬乎了。 看来也没有什么退路可选,硬着头皮大家上了船。不瞒你说,心中实在不踏实,被一种赴刑场的感觉笼罩着。 但一想,不管如何,这是一次在黄河开凌后,乘无动力船漂流的首例,作为摄影人更是破世界记录的壮举。后被我们豪迈地称作中国摄影人黄河第一漂,我骄傲。 老大一声吆喝,船离岸而去,到了对岸,老大叫大家登岸,捧土插香点蜡,点燃一挂鞭炮,大家排列成一排面对黄河下跪,虔诚地三叩首,这叫做祭河神。 我与老李头商定,到了水流喘急,暗礁密布,漩涡翻腾的流段,为了减轻木船的负担,也为了安全,要先靠岸让我们全部下船,同时可以拍摄一下木舟穿越险滩的壮观。那位掌舵的老大确实将黄河流段掌握得如数家珍,哪里有激流,哪里有回潮,哪里有暗礁心中明镜一样,这让我们比较放心了。 在一段十分险峻的河段,老艄公在两公里外就靠岸让我们步行到前方险滩处,等待他们划船下来拍摄。我们各自选择妥拍摄点,架好三脚架严阵以待。手机联系后,只见那木舟在喘急的黄河中如同一片树叶似的,飘飘忽忽地飞驰而来。一会儿在浪尖上飞,一会儿被埋在浪谷之中,壮观至极,同时我们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晚上我们被安排在黄河边农家的窑洞之中,一个炕上要睡四五个人,确实不习惯,夜深人静呼噜声此起披伏,睡眠不好的人确实难以入睡。能让你感受到李老汉他们确实是艰苦贯了,对生活没有苛求。就拿他们承包的一日三餐,也是因陋就简,在船上支起一个汽油桶改造的炉灶,一口大锅,从船边顺手舀起浑浊的黄河水往锅里一到,烧开将和好的面拉长成条条丢进锅里,抓一把菜叶与盐,熟了就是我们的正餐。说说真的不是我们娇贵,确确实实难以开口。停泊船的地方就是一个村民的垃圾场,死狗死猫好几条在那里腐烂着。所有的厕所的粪便都直接流进黄河。饭可以到别的小镇再买了吃,但心里特别堵,母亲河就这样地不被爱惜,糟蹋着污染着。 沿途为了拍摄民风民情,我们不断地靠岸进村,这里的民风相当淳朴,个我们留下极好的印象。 两岸黄土莽莽,窑洞垒垒,当地人用河滩中拉到山上的黄河石砌成护家院墙,斑驳而厚实,走进几乎没有几户村民的自然村,穿梭在黄河石叠垒的小巷里,便能听见隆隆作响的黄河浪涛声,感觉到一股湿漉漉的黄河水渍。 一片片,一坡坡的枣林,严寒中将长满长长尖刺的无叶枝杆直戳天穹,流云被划破一道道口子。来年秋天,从口子里流淌的血,风高夜黑时滴下,染红了满山遍野的枣子。 黄土高坡上的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是西风舀起黄河水冲蚀而成,昭示着炼狱岁月的痕迹。黄河流过的地方都被漂染成黄色,就连那未曾融化的浮冰也泛着淡淡的黄。 当结束这次漂流时,我并没有产生后怕感,而是我自己生命中有这样一次经历而倍感满足。 那是2012年3月17日的故事,快三年了,拿出来晒晒,不仅仅为了忘却了的记忆…… 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平稳地驾驭着小舟,在恶浪险滩中迂回着,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 捧土插香点蜡,点燃一挂鞭炮,大家排列成一排面对黄河下跪,虔诚地三叩首,这叫做祭河神。 被污染的黄河岸,让人心疼不已。 几十年在黄河上行舟,却不会游泳,76岁的船老大。 英姿勃勃的老大,双眼始终盯着前方。 在四县交汇处,黄河第一漂的勇士们留下身影。 李老汉确实不懂驾驭,为了迎合我们摆姿势拍照。 突发事件:一位神经病患者突然舞动着厉斧,上船寻事,好不容易才被大伙制服,一场虚惊。 一路拍不够的美景。 冲过险滩不仅仅靠勇气与经验,更需要技巧。 可怕的漩涡,老大说被这样的漩涡缠住就麻烦了。 我们的木舟在汹涌的黄河浪中显得那么渺小与无助。 过了一村又一滩,就这样一直漂着,漂着。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06 , Processed in 0.07437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