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大江南北,塞外戈壁,我拍摄过许许多多的古民居,然而最喜欢山西的王家大院。 嘉峪关虽然雄伟粗犷,但缺少江南的细腻; 福建土楼别树一帜,缺乏心灵安抚的灵气,总有一种防范的担心; 江南苏州园林小巧玲珑,秀气盈然,却少了许多阳刚; 松阳石仓明清建筑有沉淀,但是未能呈现规模档次; 婺源徽派建筑石木砖雕精致,小桥流水雅致,但少了很多故事; 大理喜洲古镇环境优雅,石板路马车相映成辉,幽然中却未免让人静情; 香格里拉的丽江古城,木质结构的古城古色古香,确实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在那种拥挤中,难以找到心灵的舒展与归宿; 凤凰古城美轮美奂,遗憾的是缺少章法,大而散乱; 就山西地域而言,那平遥古城气势宏伟,城墙巍峨,无论过去与现在,总能嗅到浓郁的铜钱味,缺乏清气; 乔家大院毗邻王家大院,进而感之,过于图案化,建筑太为对称显得呆板雷同,缺乏生气。 恕我孤陋寡闻学疏才浅,如果任凭心的翱翔,我特别喜欢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典范。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抗鼎之作。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历史虽然不十分悠久,那种以山势而筑的气度,未踏进大门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气场泼面而来。 王家大院面积4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人们总结得好:“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妙笔生辉,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立于城堡最高处的亭楼远眺,王家大院所有建筑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这非常符合中国的风水中强调的地理格局,迎合“龙、穴、砂、水、向”的地理五诀。细细观看,可见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附的风水祥景。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更是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装饰中 “纤细繁密”的理念至上,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汉族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王家大院是一首诗,如行文一般,起转承合,高低起伏,彰显着无尽灵气; 王家大院是一首歌,旋律之幽雅,节奏明快,婉转悠扬,演奏着百年绕梁。 王家大院着那窄窄的小巷的青砖上承载着多少相思泪;高高的围墙上刻录着多少恩与怨;王家大院那千间小屋应诺了多少鲜为人知;王家大院那灰色瓦背张扬着多少云起龙骧,化为王侯;王家大院扑朔迷离显露无遗的建筑群,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殚精竭虑。艺术的经典能做到庸就俗成,典雅而不张扬,豪华而不铺装,变化却为实用,古朴而不失时尚。 我拍摄王家大院没有追求那种纪实之手法,而是充分利用摄影之精华——光影效果,因为王家大院在设计上就将宇宙的每一缕光线经典地用于刻画建筑之美,光影是王家大院的又一特色。 好地方,好建筑,好沉淀,真有“用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之感。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王家大院距山西省会太原140公里,来此旅游十分方便。您可乘火车或飞机至太原,再转乘至灵石王家大院的汽车,仅用两小时便可到达。其次,也可乘火车直达介休或灵石,再转乘公交至王家大院,每日早8时至晚8时,介休市内每半小时有公交(3元/人)开往王家大院,灵石城内每10分钟有公交(1元/人)开往王家大院。)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35 , Processed in 0.07040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