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煤气罐进行曲

2018-5-3 15:06| 发布者: cpnoz| 查看: 585| 评论: 0|原作者: 王曙|来自: 王曙摄影散文

摘要: 我这一代人经历得太多了,风风雨雨,岁月变迁,新老替换,日新月异是我们的口头禅。仅仅拿烧饭一项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居住在杭州武林门,烧的是柴火灶,堆了一院子的劈柴, ...


         我这一代人经历得太多了,风风雨雨,岁月变迁,新老替换,日新月异是我们的口头禅。仅仅拿烧饭一项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居住在杭州武林门,烧的是柴火灶,堆了一院子的劈柴,还烧过麻杆,茅草。那又黑又粗的吹火棍后面是被炉火映红的,鼓着腮帮子吹火的奶奶。满厨房的烟燎得人睁不开眼,却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冬日那里最温暖,奶奶将地瓜塞进炉膛的灰中,我期待着,闻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甜。奶奶取出烤熟的地瓜,拍打着,吹着灰,掰开地瓜,热气腾腾地让我啃着。那种童年的停泊,那种家的温馨,至今梦魂萦绕。
         后来老屋拆成了道路,奶奶带着那一脸深深的皱纹,带着所有的故事,带着嗔时的吆喝声,带着那温暖的炉灶走了。爸爸妈妈说她进了天堂,可我不知道天堂在哪里。
         来到温州后住在谢池巷的居士林楼上,烧饭炒菜用的是酒精炉。没多久就改为使用煤油炉,几乎院子里的住家都用这种炉子有两层带着小孔的圆铁桶,夹着一圈灯芯,点着后冒着蓝色火苗。烧饭炒菜挺方便的,就是熄灭后还会冒着呛人的煤油烟。
         记得我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分配到洞头炮台山头顶村小学教学,半年多后市教育局又将我重新分配到瑞安湖岭山区永安乡小学任教。那时很艰苦,晚上备课改作业点的是煤油灯,夜深时肚子饿没地方烧,大家想出一个方法,在照明的煤油灯玻璃罩的上方,从房梁上用一股铅丝吊一只搪瓷大茶缸,清水煮一些面条粉干之类,只有盐加一些菜叶子。作业改完了,夜也深了,搪瓷杯里的面也熟了,热乎乎地吃下,睡觉。
         当兵八年回来后,家里已经改烧煤球炉了。每天下班第一件是用旧报纸与小木头块引燃那一颗颗的煤球蛋,纸板制作的扇子不停地扇动,弄得到处是烟,到处煤灰飞扬。后来改烧煤饼了。七十年代初,供养煤饼要去排长长的队,用麻袋去购每家每户定额配给的煤粉,抬着,用自行车驮着运回家,还要到杨府山下去驮运黄泥,在院子里用一种敲煤饼的工具制作煤饼。一不小心榔头砸到手上,疼得直喊娘。后来大家又发明了按压式的煤饼器,用水伴软的煤粉与黄泥,一按一个,晾干后储存起来,几乎是储存着一个时期的生活状态。
         后来又起了变化,再不烧煤饼了,改烧煤气,煤气罐需要自己去煤气站更换,车驮人扛运后来,着实方便多了。有的新大厦还用上了管道煤气,更为省时省力。
         新世纪以来什么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电炒锅纷纷走进我们的生活。目睹与经历这一切,好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迁。
         拍摄的这组煤气罐进行曲,或许会让你想起许多我们共同经历过的许许多多往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期待与告别下一篇:静静的楠溪江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00 , Processed in 0.08075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