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既然来了,也一定会走的,万物轮回这是天意。 陈晓旭在二十多年前让世人见到真正的“林黛玉”,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依然是上天的安排,上天是在等待电视发展到千家万户后才让林黛玉出场。无论导演怎样挑选,扮演林黛玉的必然是陈晓旭,鬼使神差的。而年轻的陈晓旭当时并不会演戏,她却本能地面对镜头,那形象,风范,气质,言谈举止征服亿万观众,让人们感受黛玉再世。 小说是无形的印象艺术,林黛玉究竟是如何形象,人们只能立足于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认识一个虚幻的林黛玉,于是就有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林黛玉”之说。而人们渴望见到真正有血有肉的林黛玉,而不是停留在曹雪芹笔下的那个林黛玉。就形象而言,曹雪芹写到“一对似蹩非蹩笼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情目”,这种描述和记录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曹雪芹在表现一种天意。曹雪芹在《红楼梦》巨著之中一共塑造了448个人物,在描述林黛玉上花了大量功夫,从“黛玉进府”,“斗诗夺魁”,到“黛玉葬花”,“焚稿西去”都曾经泼墨累累。特别是林黛玉病卧潇湘馆,十载风流成梦幻,当宝玉与宝钗结鸾凤之际,也是黛玉奄奄一息之时,这为多情善感的姑娘耐心的复杂和汹涌磅礴情感,该有多少话对宝玉倾诉,而曹雪芹此刻却一反常态地只用寥寥数语来表现:“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一共27个字,语虽少,却将一个林黛玉活脱脱地展现给了我们。曹雪芹大师如此高超,用尽浑身解数,“写”活了林黛玉。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依然想见到活脱脱的林黛玉。电视剧“红楼梦”成功地把林黛玉展现在我们面前,或者说是林黛玉通过电视剧“红楼梦”走进我们的生活,于是乎,从此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统一认识的林黛玉。亿万观众确认林黛玉就是陈晓旭,陈晓旭就是林黛玉。电视艺术就是这样的诡秘与奥妙。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陈晓旭展示了林黛玉,在我们悼念陈晓旭时,我们似乎在心里默送一位相识百年的挚友远行一样地平静,似乎知道她一定要别我们而去。那片晨钟暮鼓的空门净地是她的归属,陈晓旭留下对百姓的大爱(基金会)远远地超越了“红楼梦”的境界,林黛玉通过陈晓旭展示了美与善,陈晓旭通过林黛玉升华了爱。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林黛玉和陈晓旭已经合二为一,完美得无法再完美,只有封尘才是对陈晓旭最好的缅怀和敬意。我觉得正在准备改拍电影“红楼梦”的举措应当歇菜,“林黛玉”已远去,无论精选什么样的演员来饰黛玉,在老百姓的眼里都是徒劳的,都是一具无生命的蜡像。就如想在曹雪芹之后再写一部《红楼梦》一样地愚蠢与妄为,改拍“红楼梦”不仅仅是劳民伤财,而且是“江郎才尽”“黔驴技穷”。 陈晓旭就是林黛玉,一切都是注定。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08 , Processed in 0.31088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