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拍摄作品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投入徘徊、困惑、踟躇、彷徨的怀抱。或许是一种吗啡似的“麻痹”,一种魔方般的“眩晕”,昏昏欲睡,不知所措,原地打转,进入“怪圈”。此时,抱着相机却不知道拍什么,眼前一瞥茫然,脑子一片空白,取景框中发现不了丁点的美。 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人,基本上都会遇上这种“怪圈”。 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基本上是波浪式前进的,一开始拿起照相机时,热情高涨成为“发烧友”,拍着拍着便会进入拍摄欲望的低谷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会渐渐充满激情。这要靠自己的文化沉淀量和定力,同时外界的力量影响因素必要的,如发表了作品,展览和获奖了都能刺激自我,冲过低谷又会达到另一个高峰。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这就是摄影的怪圈。 记得那次到海岛创作,面对停泊在海滩旁的渔船,一点感觉都没有。其他的摄影人都似乎找到灵感,噼里啪啦拍得兴高采烈地。我呆呆地坐在长满海蛎子的礁石上,望着那被浪拥得上下左右晃悠的船。渐渐地我觉得有些眩晕,好象自己就坐在那船头上一样。此刻觉得那船有了生命,似驮着武士撕杀在战场的烈马;像荒漠中狂奔的野骆驼群;又像忽隐忽见在浪头涌间的鲸群,突然感悟,必须要让这些渔船鲜活起来,冲破那种凝固的张扬,撕开这静止画面的夸张,让幻觉在有型的展示中亮相。于是我晃动着相机按着开门,感觉得到,那船的影象,忽忽悠悠地摇摇晃晃地透过镜头,重复地粘贴到胶卷上。 禁锢在“怪圈”里的思想是可怕的,有时也十分可爱。冲出“怪圈”的唯一方法就是咬牙坚持,启动大脑,努力补充文化营养,提高自我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摄影的本身是很费脑子的,绝不是会按快门的那种简单。 摄影艺术必然会与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联姻,摄影人必须拥有强大的知识群,否则,将永远是一个只会拍照的匠人,而不是艺术家,走得不远,站得不高。因为摄影艺术的性质与现状告诉我们,摄影艺术如同金字塔,底盘很大很大,而真正能够攀登到塔尖的人极少极少。 我将船的照片贴出来,您看看,有没有点意思,当时只是一种尝试,或许是一种不成熟的失败。也许你会感觉到我的思维歇斯底里,半身不遂。 2015/12/12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6 , Processed in 0.11364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