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签,故我在 汪晓青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 在我所认知的社会里,母亲在成为母亲之时,就已经被要求放弃所有的自我,成为「无名无我」的母亲。但我怎么可以让我身为艺术家的创作权,如此轻易地被剥夺。 于是,她用另一组作品「我签,故我在」,宣示了创作的主权,反对将母亲渲染成一味牺牲的悲情角色。 在她看来,母亲这样一个伟大的身体,一个能创造生命的身体,绝不仅仅是一个生育的容器。 母亲的角色不是为牺牲而设定,母亲如同创造者,将人类所认为最崇高的杰作——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 ▲汪晓青和儿子摄于台湾美术馆,2012年 许多母亲有了孩子后就变成了xx妈妈,她们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和自由,为孩子操劳了一辈子,又要为孩子的孩子而忙碌。其实,每个母亲都是独立的,她们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她们的职责也不是牺牲,而是创造。 我的儿子和我一样高 不少母亲都很难找到和孩子的正确相处方式,因为并未做好迎接生命的准备。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母亲的成长,试问一个成年人真的能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身上学到什么吗?答案是肯定的。 汪晓青拍摄的另一个系列「我的儿子和我一样高」,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孩子不是母亲的所有物,而是一个和母亲平等的存在。在看「妈妈是超人」的时候,霍思燕和儿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方式,让妈妈们羡慕,甚至很多未婚女性都想赶紧有个儿子了。 “在Hove Park Villas的租赁公寓前” 当时儿子刚学会走路,她在家门前的矮墙上扶住他。一瞬间,喜悦抓住了汪晓青。因为她和儿子高度相同,看起来平等。 ▲摄于2002年8月24日,英国 “在青田街的标志前,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最开始,汪晓青也是个非常紧张的妈妈,觉得自己被剥夺。慢慢地,她试着放松,当孩子的朋友。 ▲摄于2003年1月10日,台湾 “在我们的厨房里,我们一家人经常一起做饭和整理” 之前儿子比她矮,汪晓青需要找东西让他们一样高,他们会站在一起,靠着、牵着,或者抱着,这在她看来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教育。 ▲摄于2006年9月6日,英国 “在我儿子的学校门口,他是一年级学生” ▲摄于2007年1月5日,英国 “花莲石梯坪” 这些照片中的场景,常规、平实。有些甚至过于普通、缺乏美感。但一张张看下来,突然理解了:母亲不仅创造出了生命,更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重新发现了自己。 ▲摄于2010年12月31日,台湾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3 15:43 , Processed in 0.0170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