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默克尔的御用摄影师,却为艺术与默克尔“断交”

2018-11-13 09:30|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65| 评论:0|来自:腾讯谷雨

摘要:△ 沃尔特·弗伦茨,2012。他拍下的画面像一块巨大的棱镜,从不同的维度折射着德国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一位身着职业装的短发女性,侧立在一棵古老挺拔的杉树下,将目光投向渐隐于黑暗之中的远方。这张照片本身并无 ...

△ 沃尔特·弗伦茨,2012。

他拍下的画面像一块巨大的棱镜,从不同的维度折射着德国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一位身着职业装的短发女性,侧立在一棵古老挺拔的杉树下,将目光投向渐隐于黑暗之中的远方。这张照片本身并无破绽,构图精确、色彩宜人,颇具美感的形式中,还蕴含着些许神秘与禅意。

尽管如此,当得知画面中的女性正是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在观众的眼中,它依然一下子变得不同寻常,甚至耐人寻味起来。

△ 在树下,“安吉拉·默克尔”系列,2008。

而在另一组照片中,一位极像默克尔的女性背对镜头,透过车窗,望向远方的德国风景。就在人们猜测“不许在车内拍摄默克尔”的官方禁令为何被打破时,默克尔办公室发布了声明:车里的这位“德国女士”并不是默克尔本人,而是摄影师的母亲。

在这些照片的作者、德国摄影师安德里亚斯·穆埃(Andreas Mühe)的眼中,默克尔以及其他那些常常被人议论的名人,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不然,他也不会置自己多年为默克尔拍摄肖像的情谊于不顾,仅仅因为一组充满戏耍意味的照片,就结束了这段双赢的合作。对穆埃来说,他并不关心拍摄对象的公众身份,而只是想利用他们的形象,尽力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创作初衷,直接造就了他照片中强烈的戏剧感——这种特质广泛存在于他的不同系列作品中。在人物肖像中,他常常选择让被摄者侧身或背对镜头,尽管放弃了使用人物表现力最丰富的脸庞,却因此让观看者更容易进入画面之中,感受彼时彼地正在进行中的故事情景;而在有关风景和建筑的空间景观中,他总是习惯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完美结合在一起,让观看者一边陶醉于自然的旷世之美,一边兀自解读隐秘气氛背后的真实世界。

在戏剧性之外,穆埃的作品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线索——时而显现、时而隐喻在画面中的德国政治、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1979年,穆埃出生于冷战时期的东德,从还是个孩子时起,他就养成了从政治层面进行思考的习惯。

成年后,他通过摄影,探访德国政治人物的工作与生活空间,追溯东德政府遗留的建筑与遗迹,研究纳粹统治时期的照片与资料,关注德国右翼势力的抬头与欧洲难民事件的进程……

△ 勃兰登堡门前的科尔,2014。

在穆埃看来,从出生那一刻起,自己的生命线就与德国这个国家的历史线混杂在一起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创作也始终围绕“德国”这个巨大的客体进行着。德国式景观、德国式浪漫、德国式家庭、德国式发型、德国式圣诞树——这些来自传统与历史的元素,被他一个个抽离出来,放入当下的时空之中。借助始终如一的大画幅相机,穆埃巨细靡遗地刻画着属于自己的一组组图像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渐渐组合成一块巨大的棱镜,从不同的维度折射着德国的过去、当下,以及未来。

△ 德国圣诞节之一,“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系列,2017。

△ 安吉拉·默克尔,“安吉拉·默克尔”系列,2009。

△ 保罗·马恩兹,2008。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1 01:26 , Processed in 0.0207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