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见戴牟雨了,似乎在摄影界销声匿迹多时,听说转向了绘画。这次在陆元敏和梅耶罗维兹的展览上巧遇,得知他果然迷上了绘画多年。然而摄影依旧,他给我发来了摄影作品和绘画,一并展示给大家—— 戴牟雨,1975年生于⼴东,1999年毕业于⼴州美院装饰艺术系,现居住上海主于绘画艺术创作。主要收藏:“两三点”图片,上海美术馆收藏,画作私人收藏等。2007年文化中国艺术类提名,2010年浙江摄影出版由顾铮主编图书“中国摄影新锐25”,201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线的魔力”。 观其摄影作品,似乎风格较之以前有所变化,充满了某种不确定的爆发力,在冥冥中带给人以外的惊喜。 可能对于他而言,摄影已经成为绘画之外的一种宣泄,一种补偿。然而他对人生的观感,依旧充满了热情! 再来看看他的绘画,似乎是另一种风格,在缜密细腻的笔触中,似乎隐藏着对世界回归内心的重新解读。 做摄影师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你会观察得非常敏锐,哪怕是一根茶叶从水面上掉到杯底,它还是有情绪在里面的。」 「一张白纸的时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你的思路和能量在不断地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你就用手,用笔尖,把那个能量、那种意识传达到一张白纸那里去。」 「我喜欢从最简单的方式出发,不断的尝试各种纸张和颜料,就这样,在很多地方不断地画当地的景观。 有些地方我会反复去,甚至观看的位置几乎都是固定的,我想先限制再去延展可能性,这样我就会慢慢的适应那场景,不会因一时好感去画画,每次的观感都不一样……时间长了越来越不像写生,看见变成了“心像”。」 「一般我会罩染数遍淡灰色打底,逐层递进,有时候会停很长时间来观看。找到喜欢的点再继续下笔……风吹草动让你有真实的存在感,觉得这是动笔的一个前题,画面更趋于内敛,清冷而理性。」 真好!在摄影与绘画之间找到自己最忠实的表达语言,让这个表面光鲜实际上无比灰暗的时代添加一抹个性的色彩。 他还说:「平常出门我会带上一本子,走走停停,不断地在路上画,记录下那些人和事,景物总会给你带来很多触动,路上的气息让我带回到画室。 很多人更喜欢我本子里面的东西,可能因为它没那么多负担,你去欣赏很正式的画的时候,它毕竟是很正式的一种。但对我来说,本子替代不了那张画,画替代不了本子,它其实是一个互动。」 当年,卡蒂尔—布列松放下相机之后,也拿起了速写本……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26 , Processed in 0.11209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