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影像力·2013”青年摄影师大赛颁奖礼暨摄影论坛”于3月2日下午在北京798映画廊举行。本篇带来的是那日松老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视觉报道形态及平台优势】这个主题的观点和建议。 【今日人物】那日松(著名策展人) 那日松:微博微信摄影也是一种报道摄影 那日松:刚才王景春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这个比赛有一点像新媒体向传统媒体致敬的感觉。我的理解这些摄影师大多数是来自于传统媒体,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说明新媒体没有真正地成为“新媒体”。我一直觉得微博微信摄影也是一种报道摄影,只是我们说没有真正地重视这些。举一个例子,我做的《像素》杂志在2009年评选年度照片的时候,当时选的就是在网上的唐福珍自焚的一张照片,据说还是警察拍的手机视频的截图,非常震撼,我觉得2009年的中国影像没有什么比这个照片更有力量。2010年我们选的也是网上的照片,是钱云会之死,摄影者也不知道,据说是个女大学生拍的,当然这可能是传说。包括去年我曾经在微博上经常地发布说我看到的最震撼的照片,而且很多是不知名的。其实我觉得在社交媒体上,在微信和微博上,这些照片都已经是非常可以成为评选的内容了。但我们现在的评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还是局限在传统媒体上,当然这些摄影师都是传统媒体多少年培育出来的优秀的摄影师,可是真正要成为新媒体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社交媒体上的公众,当然其中也隐含了很多专业传统的媒体摄影师,他们在新媒体上发表照片才是真正的新的报道摄影的类型。 那日松:一个有意思的影展——谁看 那日松:其实摄影就是摄影,作为微信、微博等等社交媒体都是传播的方式。作为摄影师来讲把片子拍好是最重要的一点。去年我们在平遥策划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我是跟一个外国人一次策展的,他叫曹操,他是一个美国人,经常演中国的电视剧,他主动找我,他说想跟我一起策划一个展览,他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他看到了很多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中国,他也特别想知道中国摄影师怎么拍中国。我们一起策划了展览,他从网上找外国摄影师拍的中国,我找中国的。我们相约从各种图片网和微博微信上随机找,根本不认识摄影师也没有关系的。我找了21个中国摄影师,他找了21个外国摄影师,主题叫“谁看”。我们特别没有主动地策划和编辑,就是用最直观最自然的方式来呈现中国人看中国跟外国人看中国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取名叫“谁看”。我们在展览中也添加了一个互动的内容,所有观众都可以在展览中留言,那个展览应该说是挺有意思的。很多摄影人,我在微博微信上选的时候都不认识,看到的时候就发了私信。摄影师也有一些是很专业的,谭伟山是南都的,庄健好像也是传统媒体的,但更多人是跟媒体是没有关系的。今年4月份我们在798会再做一次,欢迎大家来参与互动。 那日松:用媒体记录时代 那日松:今天我看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昨天在另一个颁奖会上领奖的也是他们,所以,现在腾讯和新浪作为新媒体评选还是依附于传统的摄影上。其实微博和微信上有那么多震撼的影像,我们怎么把海量的影像作品能通过你们的媒体平台包括你们的技术,把它编辑和整理出来,形成一个真正的新媒体的影像世界,这可能是媒体包括摄影家、理论家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摄影包括昨天看多的那些还是太传统了,不管是拍摄的方式还是呈现的方式,有的甚至我觉得拍得像八股文一样,这并不是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所以说,怎么样把时代通过所谓新媒体记录下来,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37 , Processed in 0.49491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