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摄影诞生之初,很多人习惯称之为“直接摄影”。这主要是区别于早期摄影的人为摆布与画意摄影的人为营造。20世纪早期,对直接摄影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美国摄影家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1890-1976) 白色栅栏 斯特兰德摄(1916) 斯特兰德1890年生于纽约,在纽约伦理文化学校读书期间就向他的生物学教师刘易斯?海因学习摄影。海因后来成为伟大的社会纪实摄影家,他所支持的社会纪实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斯特兰德。 1912年,斯特兰德成为商业摄影师,最初几年曾尝试过当时流行于欧美的印象主义摄影。但他很快赶到虚焦和画意并不是摄影真正的追求,因而将海因倡导的纪实与刚刚萌芽的即时拍摄结合起来,进行直接摄影的探索。他的新风格照片很快引起斯蒂格里茨的注意和支持,斯蒂格里茨在1917年最后几期《摄影作品》上刊载了斯特兰德令人耳目一新的摄影作品。 斯蒂格里茨认为,斯特兰德的新作品抛弃了图像的谎言,消除了因神秘化而导致的公众的茫然,保罗摄影家本身的误解,这些照片是对今天的直接表达。斯特兰德自己表示:“如果你使别人感觉到你和世界没有融为一体,那是因为你做了一件极端平庸而毫无价值的事情——拍摄了一张画意派照片”。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有些偏激的情绪,但在那个时代,不啻是对摄影旧时代告别的宣言书。 盲妇 斯特兰德摄(1916年) 斯特兰德执著地追求“直接摄影”,他曾说过,“摄影家应当尊重眼前景物的光线层次……这种无限丰富的色调是任何人都无法用手工表达出来的。”而摄影的优势恰恰是可以直接即时地传达这种“无限丰富”的景物层次。当然,斯特兰德与他的启蒙导师海因不同,并没有走上纯正的纪实摄影之路,他更注重形式,他强调摄影家应该是创造者,应当寻求表达其“感觉和思想”的方式。在这一点上,他更接近即时摄影大师斯蒂格里茨。他曾这样评价斯蒂格里茨的一幅照片,“注意每一个事物、每一片草,它们是如何被感觉和解释的——对其面前事物的完全接受和利用。”他曾声称自己的摄影理念是“尊重对象,为了完全接受和利用。”他曾声称自己的摄影理念是“尊重对象,为了完全表现存在感,绝不使用特殊的技法和花招,进行直接的拍摄”。这种摄影理念和摄影方式正是被称为“直接摄影”的由来。 应当正确地指出,尽管特兰德忠实于直接摄影和纯粹摄影的原则,但由于20世纪初,机械带来的几何抽象审美,在斯特兰德那里得到充分的回应。在20世纪20/30年代甚至更早或更晚的作品中,在直接拍摄中抽取对象的独特形式感,始终是斯特兰德关注的重点之一。 经过20世纪初期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摄影终于彻底与绘画“分离”,成为一门当之无愧的艺术,并初步确立了一整套拍摄方法和美学规范,现代摄影就此脱胎而降,而摄影也从此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领域之一。对此,德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驱者莫霍利?纳吉的一句话形象地给予了概括,他说:“未来的文盲将会是那些对摄影一无所知的人,而不是那些不懂得书写艺术的人。”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0:40 , Processed in 0.07153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