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垃圾分类”和“上海人”,是这几天朋友圈里被热议的主角。 7月1日,上海迎来垃圾分类管理新政,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言归正传,在摄影君这里,我们倒是可以探讨一下以垃圾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环保”是很多摄影师关注的议题。一些摄影师便以“垃圾”作为切入点,使用生活垃圾、塑料垃圾、海洋垃圾等当做拍摄素材,创作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的摄影作品。
大海,是诗人海子对生活的美好遐想,但是在英国摄影师曼迪·巴克(Mandy Barker)眼里,却早已经不那么美好。 “我童年时期就非常喜欢海,我喜欢在海边收集一切大自然的礼物。但多年过去,现在再去海边,我可以捡到的,不再是大自然的东西,而是一些人造的废弃物,除了最常见的塑料,甚至还会见到双门冰箱、电脑、电视……” ![]() 曼迪在读摄影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时,首次想到要将塑料垃圾作为拍摄对象,在那个项目里讨论的是海洋需要多少时间才能降解这些垃圾,于是她用答案命名了这个项目——《INDEFINITE》(模糊不明)。她从这些宝贝中挑选出来最佳的摄影对象,然后对它们进行天马行空地摆拍。
来自荷兰、生活在南非的艺术家瑟扎·沙普(Thirza Schaap)一次在开普敦的海滩上散步时错把塑料碎片当成了贝壳拾起,“(塑料)漂亮,但也很糟糕,”她这样形容。并且,这并不是偶然的一块,整个海滩上遍布很多各种材质的废弃物。 于是,她将自己多次沿着海岸线搜集而来的废弃物(主要为塑料)转换为摄影素材,用静物摆拍这一传统手法,将它们或与现场结合,或带回家清洗干净整理归纳,呈现一场充斥着危机感的艺术创作,以此呼吁人们重视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要产生2千克的垃圾。这个量比1960年的数字翻了一倍还多,比西欧国家的数字高 50%。 来自美国的摄影师格雷格·西格尔(Gregg Sega),就拍摄一个名为《7日垃圾》(7 Days of Garbage)的作品来提醒人们垃圾污染的问题以及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摄影师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想,如果我拍下朋友、邻居和熟人躺在他们一周里制造的垃圾里的照片,也许他们会更认真的考虑自身习惯,甚至可能会有所改变。”
2011年,摄影师 Antoine Repessé 开始了自己的不丢垃圾计划。4年之后他开始用这4年里没丢的垃圾创作了一组很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他将这个系列命名为《#365不打包》(#365 Unpacked)。 4年的时间,这个出生于里尔自学摄影的法国艺术家积累了超过70立方米的垃圾、1600个牛奶盒子、4800个卷纸筒以及 1750 磅的报纸。
摄影师增田伸也(Shinya Masuda)原本是一名厨师,拥有一家自己的法国餐厅。机缘巧合之下,增田深深的被摄影艺术所吸引,并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相机表达出来。 由于当时母亲给他寄一些家乡的食物,总是来不及吃完就腐坏了,一度让增田十分内疚。在开始摄影创作之后,增田思考着至少可以把这些食物拍下来,以记录母亲的爱。 ![]()
关于“垃圾”,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转发或在下方留言。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17:41 , Processed in 0.0198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