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标新立异的典范—— 福伦达至尊 69 折叠相机

2019-9-25 11:44| 发布者:cphoto| 查看:1260| 评论:0|来自:摄影世界

摘要:上个世纪初期的德国福伦达(Voigtländer)在相机制造业的地位如日中天。它拥有当时市场上几乎所有规格的页片相机、胶卷相机和立体相机的制造专利,在摄影器材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福伦达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投入 ...

上个世纪初期的德国福伦达(Voigtländer)在相机制造业的地位如日中天。它拥有当时市场上几乎所有规格的页片相机、胶卷相机和立体相机的制造专利,在摄影器材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福伦达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不断有新的产品推出,带动了整个德国相机制造业的进步。

图 1. 福伦达至尊 69 相机

到 1926 年, 德国相机制造业出现了一个巨无霸式的企业-蔡斯伊康(Zeiss Ikon), 这个企业的建立是当时德国非常著名的五家摄影器材制造商合并的结果。

这五家企业分别是:

Contessa-Nettel:由 Contessa 和 Nettel 两家老牌相机制造商在 1919 年合并而成。在制造各种规格的页片相机和胶卷相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Ernemann:1890 年建立的老牌相机制造商,以制造大光圈专业新闻相机著称。

Goerz:1886 年建立的老牌镜头制造商,擅长制造小型相机和女士相机。

Ica:由四家老牌相机制造商在 1909 年合并而成,其中包括 1862 年建立的相机制造商的 Huttig。大量生产各种折叠相机和立体相机。

Carl Zeiss:1846 年建立的以生产镜头著称的老牌光学企业,1902 年就开始进入相机制造领域。

蔡斯伊康的建立给福伦达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因为这五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长领域和特色产品,在它们各自为战时,哪一家都无法对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福伦达形成致命威胁,可是当几个竞争对手联合在一起并且很快拿出拳头产品的时候,福伦达马上感到了形势的严峻。

1926-1927 年刚刚建立的蔡斯伊康的产品目录上拥有一百二十多种新相机,复盖了高中低各个档次,对福伦达当时正在热销的几个产品系列形成了围剿的局面。

福伦达迫切需要拿出自己的新产品来应对这种糟糕的局面,这一次福伦达走的还是高端路线,它希望通过开发一款应用了所有最新技术的产品来打开市场,并且在高档相机领域抛开对手。福伦达至尊(Prominent)69 折叠相机 (以下简称:至尊 69 ) 应运而生。

这部在福伦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相机诞生在 1933 年。说它有重要意义是因为这部相机身上集聚了几项在二十世纪初期非常新的技术,福伦达将这些技术改良之后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组合起来,制造出来一部至今仍然堪称经典的相机。

图 2. 至尊 69 的宣传册,突出了其独特的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

福伦达在相机宣传册中骄傲地宣称: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配备了联动对焦系统和测光表,能够拍摄两种规格底片的 120 胶卷相机。你不需要携带任何附件就可以拍出精美的照片(图 2)。

它的特点如下:

1. 联动对焦系统

至尊 69 并不是首次将测距镜与相机合为一体,实际上柯达公司在 1916 年已经在它的 3A Special 相机上首次应用了测距镜,但是那个对焦系统是在镜头的下方,用起来很不方便。

图 3. 位于机身上部的对焦取景器正面,取景的两个小窗口位于两端

至尊 69 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用裂像式测距技术,将测距镜置于相机上方眼平位置,测距时直接面向拍摄方向,观测非常方便(图 3)。

调焦旋钮放在相机机身的右侧,正好便于右手的操作,通过支撑杆、滑轨和铰链的配合与镜头联动(图 4)。

图 4. 取景器的背面

福伦达在相机面市后骄傲地宣布,这个系统是从军用转为民用,首次应用在便携式胶片相机上。一直到今天,在一些军用炮镜和坦克镜上还能看到这种测距方式的影子。

2. 镜头自动弹出设计

过去的折叠式相机在打开时,一般都要将镜头拉出,然后再进行对焦等动作。至尊 69 采用了镜头自动弹出的设计,而且对焦程序能够在相机闭合时完成,对焦后再打开相机,镜头已经停留在准确的聚焦位置。

相机闭合时只要轻推镜头左下方的一个小把手,整个镜头组就退回到相机闭合位置,直接关闭相机就可以了(图 5)。这项功能大大简化和方便了对焦。

图 5. 位于相机底部的导轨、连接杆和镜头下面的铰链

1930 年代正是相机走向小型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胶卷的出现和规范化使得相机小型化的速度加快。这个镜头自动弹出系统配合上面先进的裂像式联动对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对焦方式,使对焦过程变得更为流畅和快捷。

3. 消光式测光表

如何正确曝光在硒光电池出现之前一直是困扰摄影师的一个难题,如何将胶片速度与镜头光圈和速度调整到与不同光线条件匹配的理想状态,更多的是要靠摄影师的经验。

至尊 69 采用了消光式测光表,利用人眼在光线强弱不同条件下对线条的反应来确定拍摄数据。消光式测光表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是大都是独立于相机之外的单独装置。

图 6. 消光式测光表

至尊 69 第一次将测光表安装在相机机身上,它是福伦达诸多世界首创之一。这个小装置被设计成圆形,加上镂空的旋钮和彩色的小窗户,非常精致,就像一件小巧的艺术品。安装在机身侧面,为相机整体增色不少(图 6、7)。

图 7. 消光式测光表的原理:光线变弱时,人眼只能看清更粗的线条

4. 拍摄两种规格胶片

至尊 69 不仅可以拍摄 6×9 规格的底片, 也可以改变篇幅拍摄 6×4.5 规格的底片。至尊 69 通过遮挡方式改变胶片画幅,用于遮挡胶片的是两片极薄的弹力钢片,不用时就嵌在相机的底盖里面,使用时取出安放在相机后框两侧的嵌槽里就可以了。

这个设计细节十分巧妙,6×4.5 的像框就藏在机器后盖里,一般都不会注意到,既方便携带又防止丢失,减少了附件分开的麻烦(图 8)。

图 8. 用于改变画幅的档片,其中一侧已经安装好

而安装在机身侧面的光学取景器上则设计了一扇小门,打开时是 6×9,闭合时是 6×4.5。能够满足两种不同规格的拍摄需要(图 9)。

图 9. 机身侧面的光学取景器小门,关闭时用于 6×4.5 规格

5. 出色的海丽亚(Heliar)结构镜头

福伦达从 1900 年开发出五片三组的海利亚(Heliar)结构镜头以来,一直将它作为镜头体系中最高的级别,用于从超小机型到超大画幅不同型号的相机。

用在至尊 69 上的海利亚 10.5cm F4.5 镜头(当年标注使用 cm,而不是 mm) 被称为 “大师级镜头”(Master Lens)(图 10)而区别于三片低档镜头 Voigtar 和四片中档镜头 Scopar。

图 10. 海利亚 10.5 cm F4.5 镜头被称为 “大师级镜头”

用它拍出的照片层次丰富,影像细节表现精细,在人物和风景摄影中都有出色表现(图 11)。

福伦达将这款镜头搭配可靠的康柏快门 (Compur) 并增加了自拍功能,希望能够用它三十多年来赢得的信誉为这部奢华的相机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 11. 用至尊 69 相机拍摄的照片

至尊 69 融合了数项最新技术,它结构复杂制作精良,在 1933 年推出后售价高达 225 马克(约合 82 美元),这个价格当时是相当昂贵了。

1930 年代初期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至尊 69 的销售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令福伦达更为担心的是,对手蔡斯伊康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没有丝毫怠慢,跟在福伦达后面穷追不舍。

仅仅一年以后的 1934 年蔡斯伊康一口气将三款超级依康泰(Super Ikonta)折叠相机推向市场。这些相机也带有联动对焦系统和自动弹出设计,除了能够兼容 120 胶卷 645 和 69 两种规格的 630/2 型以外,还有更为小巧的 645 规格的 630 型以及使用 616 胶卷的 630/15 型。

蔡斯伊康推出的新相机虽然晚了一步,但是在技术上却一点也不落后。至尊 69 的裂像闭合式联动对焦系统取景器位于机身顶端,测距时需纵向把握相机,旋动机身侧面的旋钮调节取景器中的影像,与镜头的联动要通过支撑杆、轨道和铰链三个部分的配合。

这种对焦技术和联动系统都比较复杂。而超级依康泰(Super Ikonta)的双影重合式联动对焦系统位于机身侧面,通过齿轮联动在调节测距镜的同时也调节镜头,这种对焦技术和联动方式都更为简单实用,也便于 645 规格相机的纵向拍摄和 69 规格相机的横向拍摄。

实际上福伦达用于至尊 69 的联动对焦技术并没有延续下去,在福伦达后续开发的 Bessa 系列联动对焦相机上完全抛弃了至尊 69 上使用的裂像联动对焦系统。而超级依康泰(Super Ikonta)的联动对焦系统一直到 1960 年代还在蔡斯伊康后续机型上应用,并且成为其它品牌相机仿制的对象。

就在福伦达和蔡斯伊康激烈争夺中画幅胶片机市场时,德国另外一家相机制造商莱卡(Leica)已经在后起的 35 毫米规格胶卷相机领域不断扩张,它的 Leica II(d) 联动取景相机在 1932 年面市后,不断有新的机型推出,逐步确立了莱卡在 35 毫米相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福伦达推出至尊 69 的目标其实并没有实现,至尊 69 相机仅仅生产了一万台就停产了,以后再也没有后续型号或改型产品推出。

福伦达再次使用 “至尊” 这个名称时已经是 1950 年代的事了,而新的 “至尊 135” 又成就了另一个福伦达的传奇故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5 , Processed in 0.17169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