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大道,日本摄影师,1938年出生于大阪。与石内都、荒木经惟等人同时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挑衅”(PROVOKE)的旗手人物,目前已是获得世界性承认的重要摄影家。 森山大道 街拍 我的皮肤和街道的皮肤,那些都属于表层的部份,在几乎交错的那一瞬间有趣到超乎想象。也因此,我就是街道的表象,我用摄影这样的工具,把那些极为琐碎的街道表面像拼图般拼凑起来,怎样都不厌倦。 徘徊 像我这样经常在路上徘徊拍照的摄影家的摄影,只拥有和不断流动的外界所产生的相遇,也就是说拿着相机,惟独在拍下的那一瞬间我和外界交会、外界成为我的对象。 游荡 当我游荡拍照时总会感知到各种事物,但我从来没有要去寻找拍摄对象的心情,完全没有。只要走着,全身的细胞就会向外伸展开来,变成天线一般,被某些东西吸引过去。 猎相 与其说是去「猎相」,不如说是被对象给抓住了,毫无抗拒地,但是最后,对象也被我抓住了。有点象是,恋爱关系吧。 新宿 新宿整体是一个流动着欲望体液的欲望体。我的摄影,就是进入新宿街道的体温,既不拥抱、也不远离新宿微妙的异样感。并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表现。 新宿是一个宛如变形虫的地方,让我感觉到她就像生物般每天不断地脱皮、蜕变,所有人间的欲望在新宿当中象是食物链一般循环,并且有它自己的气息。就算时代和表面替换了,新宿街道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就象是我对于摄影的体质也完全不会改变一样。 东京 为什么要到国外拍呢?我是这么想的。巴黎就交给巴黎的摄影家,纽约就交给纽约的摄影家去拍吧,但是日本、东京,我们来拍。 都市 对我而言,与其说是「都市」,不如说是「街」、「巷」,我拍的东西就在那里。所以无论是多大的都市,我所拍摄的其实只是城市表面的灰尘罢了。 黑白 我无法真正和摄影说再见的原因是,谁叫黑白摄影世界是如此无可救药的性感! 表面 我希望摄影可以彻底的表面。至今,我以各种方法、方向创作摄影,我不断和自己说,摄影不更加表面化就无法存在,这对我的摄影而言是永远的假设。 内在 我不在乎什么摄影的内在性,所谓的摄影,就是表面吧,我甚至有如果把摄影变成磁砖一样就好了的感受。 日常 我从没思考过要特别去哪里、特别拍什么,我只是不曾改变地拍摄我日常周遭的景物,没有目的就拍了下来。
时间 我的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吧,或许因为我讨厌和人相遇,也不会积极地去和人相遇。因为是我一个人独自走着,某种意义下在我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私生活的点点滴滴。 生命 如果我长命的话,尽管自己想到都觉得讨厌,但我应该还是在拍照呢(笑)。从头到尾都被人嘲笑是个笨蛋,但还是继续拼命说着一样的话、继续一样的风格。 感觉 我的摄影是让观看者以感觉性、生理性的形态相遇,拍摄下的瞬间冲击着这些年轻人。我能感受到这点。 感知 年轻时候的感知,无论那样感知的方法是否正确,总之是本能的、动物的、和世界的规范没有关系的、果断的、直观的。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也用这样的感知看着我的作品吗,我只能这样想着。 过去 尤金·阿特杰(Eugene Atget)的摄影,现在看起来还是很不可思议,当他的摄影第一次轻抚过人类眼睛时,在那时对人类来说是「新」的那部份,即使到了现在仍旧是新的。 刺痛 我怎样都无法拍摄那些我感受不到刺痛感的场所。 存在 我的摄影的存在意义,无论是在远野,或是在新宿,都不会改变。 变形 随着摄影的过程,我相信的东西又被解体、被改变。解体以后那些东西,又幻化成其他的形态被我认知。街道就像变形虫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焦虑 就像竹编的桶子不论编得多细都会漏水一般,对于街头快照的摄影家来说,拍照是永远未完的,永远都在焦虑当中。 欲望 我心中高涨着欲望,一股总之先将摄影一度解体的欲望,把我曾经拥有的所有经验全部拆解,最后达到了《摄影啊再见》那样的表现方法。 虚无 这本摄影集,我不想以艺术或某种表现的方式去完成,结果却是把摄影和我的肉体分开了,只有我自己残剩在那里。我也不再想为这本摄影集定下什么论点。这种感觉,也不是失败感或徒劳感,只是完完全全的空虚感罢了。 粒子 所谓的粒子,如果把它逐渐扩大,不是会变成不可思议的图样吗?我很喜欢那样的感觉,彻底的平面的。那样从一种微观开始到宏观、各式各样的图样接续涌现、然后加以组合,是我所憧憬的。也就是说,我希望我的快照作品能够以那样的编码存在。 本质 (复写、反覆、量产)全部,正是摄影的本质。可惜我无法达到量产,但是这些我都思考过。结果,摄影的魅力就在这里,真的。 记忆 记忆对于摄影是重要的编码,和记录性一样重要。在我不断继续摄影当中,当然对于记忆是不得不更加意识,例如说拍摄下来的是摄影家个人的记忆,就算在影像中表现出来,但对于观看者,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摄影家的记忆,而是和观看者自身的记忆相融合地被观看。意即,即使一张照片,也内在着无数的记忆量。 暗房 在暗房中,相纸曝光后放入显影液中,影像就会一点一点地渗出到表面,那时候,各种记忆突然从液体中浮现,也就是说自己拍摄到的影像、自己没有发觉到的记忆、以及潜伏在外界的记忆的碎片,都在暗房中一齐涌现、互相感应,甚至逐渐清晰的粒子中也藏着它们。啊,大部分是生理的感觉呢,自己的细胞也会在那时候骚动起来。 细胞 拍照的时候又是另一种不同感觉,面对着外界,全身的细胞骚动了起来,象是全都变成抢着碰触外界的触角呢。摄影现场中也存在着记忆,还有那无尽的街道里,也充满着。 摄影 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啊,看起来象是因为非常非常喜欢摄影,所以才拍着摄影的人,其实,我根本不是真的喜欢摄影,难以置信吧。我倒是想反问那些很喜欢摄影的人,摄影真的那么有趣吗? 我认为摄影也是一种认识,因为我们最终会发现,摄影不是表现、不是意义、不是美学、不是任何属于这些范畴的东西。 相机 没有相机,就象是痴呆了一样,我和朋友在街上走着,如果对方说看到什么,我大概都没有看到呢,有时也会因此被取笑「原来这样也可以变成摄影家啊」,但是只要我有一台相机,我整个人就变成雷达,任何东西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的相机,虽然这样的状态只有三十、四十分钟,但是却是持续不断。 拍照 基本上一直拿着相机,看到任何我感到兴趣的东西,总之就先拍下,主题啊观念啊都怎样都可以,就只是这样罢了。因为,只要向外跨出一步,街上就充满了艺术,人、物、车、全部的全部。 中毒 当我断言摄影是复写时,我拍下的是活生生的自己,结果拍出各种平凡但挑战的影像。那样日子中的我,果然是患着无可救药的摄影中毒症吧。因为摄影,越来越有魅力了。 粗糙、摇晃、失焦 克莱因的摄影对比强烈、粒子粗糙、画面摇晃模煳,强烈到似乎必须用身体的细胞去承受、去理解。其实,我自己身体根本的体质,就是喜欢对比强烈而猛烈的东西,是我从画画、从设计以来的偏好。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28 , Processed in 0.07141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