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摄影报》专访潍坊摄影师张景国:照片被岁月赋予更深刻价值

2019-12-18 09:27| 发布者:cphoto| 查看:1440| 评论:0|来自:中国摄影报

摘要:张景国是山东潍坊的一位自由摄影师,曾两次获得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两次获潍坊市政府“风筝都文化奖”。今年,其作品《寿光8·19水灾纪实》《植根沃土 曲润中原》分别入选了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组 ...
张景国是山东潍坊的一位自由摄影师,曾两次获得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两次获潍坊市政府“风筝都文化奖”。今年,其作品《寿光8·19水灾纪实》《植根沃土 曲润中原》分别入选了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组照和长期关注单元,《植根沃土 曲润中原》还入选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获得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金质收藏荣誉,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张景国
本期微信,跟随《中国摄影报》的采访
一起走进张景国的摄影艺术世界

01
从什么时候开始拿起相机拍照的?
张景国:2004年9月,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摄影。从入门学习到练习创作,我和大多数影友一样走过了一段“履历”丰富而又幸福的摄影学习之路。但十几年来对摄影的热情和喜爱不减,这是我学习进步的源动力。喜欢才会深入,热爱才能钻研。摄影甚至改变了我的生活,看待问题的方式,审美意识的提高,积极乐观的心态……我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摄影让我的生活越发精彩。
▲美丽的鸢都我的家(张景国 摄)
02
一开始是拍单幅还是组照?
张景国:早先多是单幅的,力争使用合适的镜头语言更好地表现一个具体的事物,随着对某些题材的认识不断深入,开始尝试学习布局谋篇、系统表达、多元呈现,组照就成了更合适的表现形式。其实单幅和组照仅是一种形式的选择,没有优劣与喜好,单幅作品创作对影像信息含量和艺术表达都有极高的要求,组照需要摄影师高超的图片编辑能力和丰富的知识架构。选择哪种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更贴切于主题的表达。
▲《根植沃土 曲润中原》(张景国 摄)
03
平时主要关注的题材都有哪些?
张景国:这些年来我的创作主要聚焦在民生上,从百姓的生活中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艺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寿光8·19水灾纪实》记录的就是发生在我家乡的故事。听到寿光受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租用木筏深入灾区一线,在洪水中背着摄影器材、拄着木棍,深一脚浅一脚地小心前行,在重点防疫区采访拍摄3天后又转移到纪台、羊口、营里等地继续采访拍摄。早上5点出发,晚上9点回家,每天往返160公里。有艰辛、有泪水、有付出、有收获,我永远不会忘记寿光灾民们的纯真与善良,这是我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我自2013年开始逐渐接触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技艺让我深深折服。我们要用摄影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传承,这是时代赋予摄影家的使命。
▲接力运送 堵漏沙袋(张景国 摄)
▲勠力同心 共渡难关(张景国 摄)
04
近几年获得很多荣誉,对摄影有什么影响?
张景国:“泰山文艺奖”和“风筝都文化奖”分别是山东省、潍坊市政府为艺术创作设立的最高奖项,每届我都认真学习获奖作品,受益匪浅。自己能分别两次获此殊荣,对我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是鞭策我不断学习前进的动力。这些荣誉和作品记录了我摄影的历程,从一定程度上说,比赛助推我不断加深对摄影的认识,拓展了我摄影的视野,从聚焦身边的劳动者,关注百姓的生活,到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认识、理解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和深度逐渐得到扩展,作品创作的形式、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赛是学习的重要途径,重在参与和交流。偶尔获奖的成就感对自己进一步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静静的白浪河畔(张景国 摄)
05
对摄影专著这种呈现形式怎么看?
张景国:我曾经出版过《守望》《技艺·记忆》等摄影专著,摄影书是很高级的一种作品呈现方式,它比展览和网络更持久,图文结合的信息传递更丰富,跌宕起伏的阅读视觉更生动,尺寸、材质、媒介、色彩等设计融入了更加多彩的艺术语言。文学拓展了图片自身的审美空间和想象空间,书成为拍摄之外的另一种创作,并赋予图片历史价值和文献色彩。
06
连续两届入选全国影展,有哪些经验分享?
张景国:摄影最大的功用就是记录。摄影是时间的艺术,任何事物在时间面前都会苍白无力,照片也被岁月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历史价值。我在2013年拍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深刻地感受到时间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部分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有的已经在90岁以上,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是与时间赛跑的艺术家。后来我在选题中更加注重前瞻性和事物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始在两三个题材上设计长远规划。
▲粮满囤书声扬(张景国 摄)
▲画乡农家(张景国 摄)
记录时代风貌,关切百姓民生——我认为这是全国影展不变的导向。艺术归根结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拍人民要接地气,聚焦身边最平凡的人。家国天下始于人民的餐桌,百姓的衣裳,国民的居所,生态的保护……生活的琐碎、人们的面貌就是时代的缩影。当下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巨变为摄影人提供太多可以拍摄的题材。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肩负起摄影人该有的社会责任。
相关链接
备受瞩目的“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已然落幕。但作为中国摄影的重要盛会,它向人们展示了摄影永恒的艺术魅力。354件精挑细选的摄影作品搭乘时代东风,携带生活气息,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次在潍坊亮相。从9月27日到10月6日,10天的展期,参观人数累计达到18.23万人次,不仅为潍坊凝聚了人气,也为潍坊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潍坊的成功举办,使我市承办高层次、高水准、大规模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新高度,对弘扬摄影艺术、涵养城市品牌、展现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是推动潍坊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一次生动实践。
潍坊是“中国摄影之乡”。潍坊亦有大美。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摄影资源优质丰富,摄影群体庞大,有专业的摄影队伍和摄影人才,摄影艺术氛围浓厚,能够激发全国的摄影文化创作激情,促进摄影文化交流,为摄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舞台。
潍坊发布综合整理
来源|中国摄影报
记者|朴新成
编辑|许小刀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28 , Processed in 0.07111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