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70 年走来,北京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2019-12-23 10:16| 发布者:cphoto| 查看:1059| 评论:0|来自:jiangli

摘要:民生无小事。日子过得如何,是否有幸福感,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切、最直接。以寻常百姓视野,用百姓身边发生的事,通过记述 70 年来北京百姓生活之变迁,从一个侧面揭示新中国 70 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这 ...
民生无小事。日子过得如何,是否有幸福感,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切、最直接。

以寻常百姓视野,用百姓身边发生的事,通过记述 70 年来北京百姓生活之变迁,从一个侧面揭示新中国 70 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可能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更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1991 年 11 月,白塔寺东夹道,玩呼啦圈的孩子们。(图/康泰森)
北京地位特殊,是新中国首都,是首善之区,其发展变化是新中国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具有代表性。

譬如,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服装依然简朴、单调、统一,稍许新潮一点便被斥为 “奇装异服”,被视为崇尚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到了 1979 年春,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场时装表演,让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戴墨镜的时髦女子 1980 年,北京八大处,戴墨镜的时髦女子。(图/王文澜)
再如,过去物资短缺,粮、肉、油、糖、布等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供应。随着中国社会从温饱向小康过渡,北京于 1993 年 5 月放开粮油销售价格,粮票作为最后一种票据从此退出市场,成了收藏品。

又如,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居家消费流行 “四大件”,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改革开放最初几年,又流行新 “四大件”,即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再往后,这些都成了小件,住房、轿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984 年,在建的方庄小区成为北京第一个带有试验性的现代化住宅区,后来出现望京、回龙观等超大规模社区,常住人口超过 30 万人。

首批国产汽车到达北京 1956 年 8 月 21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来的第一批 38 辆 “解放牌” 汽车运抵北京,准备参加国庆节的检阅和游行。汽车停在天安门广场上时,人们纷纷赶来参观。(图/喻惠如)
再以市内交通为例,潮水般的自行车流、低档廉价的 “黄面的” 过去都是街头一景。拥有私人轿车曾是市民遥远的梦想,但随着私家车迅速普及,为缓解交通压力,不得不购车摇号、开车限号。

线路不断扩展延伸的地铁,后来居上、令人啧啧称奇的高铁,新近投入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使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利。

城市面貌方面,从国庆 10 周年前夕,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顺利竣工,后又新添北京国际饭店、北京图书馆新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80 年代十大建筑”,接着又建成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中国尊” 等著名建筑……

航拍大兴国际机场 2019 年 5 月 27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马文晓)
一张照片,一个瞬间,承载了一个故事;这么多图片串联起来,便构成一部形象灵动的历史。

透过镜头看历史,进行今昔对比,着实令人感慨万千、嘘唏不已。

北平和平解放 1949 年 2 月 3 日,进入北平的解放军队伍通过东交民巷。(图/张祖道)

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1951 年,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师生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上午 7:40—8:00 的《国内外大事》广播节目。在当时,这是北京市各中学学生时事学习的重要课目。(图/刘有生)

新中国第一批女电车司机 1951 年 5 月,北京市电车公司开始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女电车司机。她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电车司机。(图/杨溥涛)

梅兰芳含饴弄孙 1959 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含饴弄孙的家庭生活。(图/陈勃)

恢复高考 1977 年 12 月 10 日,中国恢复了因 “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而中断了 10 年的高考制度,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图为设在北京的一个考场。(图/翁乃强)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21:51 , Processed in 0.18110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