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拍摄,将一切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这是十几年前他写下的文字,时过境迁,初心不变。 刘新源,一位80后耿直腼腆的大男孩,也是一个技术过硬的摄影师。简而言之就是:活好话不多。他于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影视动画系,主修图片摄影。同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电影摄影。 2010-2015年就职于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社会磨砺了许久后,他辗转回到学校。并于2018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视听传媒学院。这段经历使得他与大部分学院派摄影有很大的区别。他能在兼顾美感的同时,适应时间紧迫的制作周期。换句话说,他是个有实务能力的摄影艺术家。 “摄影是我一辈子的全部!”刘新源从小以来的梦想,便是摄影,一路走来,他也为着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坚持。从不顾家人反对选择摄影专业,到毕业辗转多年再重新回归摄影课堂,可以说,他是一个追梦者。 回顾自己的摄影之路,起初摄影之于他,就只是简单的记录。多年前,他迷上了摄影,起先是傻瓜机,用胶卷的那种。之后,他开始涉足纪实摄影,还记得刚开始拍摄时,虚焦模糊、曝光不足,是常犯的错误,但他并没有放弃。在大学期间,他在课上认真学习,课后不断练习。就这样慢慢地,他从一开始随意地按快门,到后来拍前做足功课,拍时认真思考,拍后反思总结,每次拍摄机会的实践,都让他有所收获。 对于摄影,他已然入了门。于是在摄影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开始参加各大摄影大赛,不管是对美的细节的记录还是对拍摄的把控,他都在不停地摸索,不断总结,终于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7年10月,在陕西省13届摄影展|省区级,他的作品《心是孤独的风景》获“观念类”三等奖;作品《记忆深处》获“观念类”入选奖。 2008年3月,在佳能“影像 青春 20年”全国高校摄影大赛 | 国家级中,作品《理发师》获“纪实类”佳作奖。 2008年6月,在西安美术学院05级版画系教学汇报展上,作品《理发师》、《麦田独舞》参展。 2009年6月,在西安美术学院09届毕业生作品展上,作品《游园惊梦》获学院三等奖;作品《游园惊梦》获陈宝生摄影基金奖。 2009年6月,在西安美术学院09届毕业生作品展上,作品《游园惊梦》参展。 2009年9月,《0086》宣传片在北京798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映作品发表。 另外,他的多份作品均发表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例如《麦田独舞》,《理发师》在《摄影世界》国家级杂志发表;作品《夏天的寓言》在《HI-LOW》杂志发表;作品《麦田独舞》在《M世代》杂志发表;作品《越走越南》在《城市画报》杂志发表;作品《西藏组图》在《西藏人文地理》省级期刊杂志发表;作品《洱海边的少年》在《中国摄影》国家级杂志发表;作品《少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宿志刚、苏丹编著的《光影的诗篇》一书发表。 毕业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典型的八零后,他被打上了“叛逆”的标签。为了证明自己与“叛逆”一点也不沾边,他在2009年毕业后,隔年便拉着行李箱,加入就业大军,就职于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办公室里的身影和杯子里的咖啡渍,都湮没在“日常”当中。内心躁动的分子不停跳跃,在继续与放弃之间抉择,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抉择,他最终选择回归校园,继续深造摄影,继续追逐当初的梦想。 从2018年考上研究生,至今他依然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着心中的摄影梦而努力!他经常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他常驻于各座城市之巅,对他来说,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日子,一个是他出生那天,另一个是他拿起相机的那一天。那些数不尽的照片,他始终认为,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记录每个人身边发生的点滴,记录一切值得定格的瞬间,可以说摄影是他一辈子的全部。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深深地爱着摄影,每当夜深人静时,翻看手中的旧照,那些场景宛如电影般在他脑海中倒映,熟悉而亲切,也许,这就是热爱吧!作者:(陈明)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08:52 , Processed in 0.15082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