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数码照相改变着摄影态度

2006-4-3 16:40| 发布者: | 查看: 1463| 评论: 0|原作者: 王 曙

    摄影艺术面临着发展中的数码照相术的挑战。
    应当承认,数码照相术的出现是科学进步的标志,意味着摄影工具的发展。
    一百多年前,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术在法国诞生,人们把摄影看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自然也让无数绘画家惊讶。天才加基本功,写生、默记、一笔一划地创作的绘画艺术,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咔嚓”一声的镜间快门的运作所取代。不少人大失所望,强烈的失落感甚至让人不觉得照相机这新生事物的可贵,惊呼“狼来了!”,排斥如待异教徒。在一片反对声中,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终不承认摄影是一门艺术。随着岁月的流失,人们才渐渐地认识了摄影,适应与承认了摄影,改造并运用了摄影,摄影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逐步迈进艺术大殿,让一大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身无绝技”的人,用于记录和抒情达意的工具。
    我们注意到,被照相术首当冲击的绘画艺术,并未因照相术的诞生与发展而没落,相反由于二者的有机结合使绘画艺术的生命力愈发旺盛。一百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人们对摄影的快捷、简单、真实等优点而最终会取代绘画的担心、对摄影的排斥是毫无意义和多余的。正如上世纪末,在中国古老的酒业市场曾经一度被“洋酒”所冲击,当时人们张口“拿破仑”,闭口“XO、人头马”,似乎唯“洋酒”是尊,大有压倒国酒之势。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在老百姓酒桌上飘香的依然是“绍兴女儿红”“五粮液”“二锅头”,当然,照旧有一部分人贪恋着“味如咳嗽糖浆”昂贵得毫无道理的“洋酒”。
    摄影也不断地经受着来自本身变革的冲击。所谓“传统摄影”回朔起来应当是以银盐为主导的黑白摄影,神奇地将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仅以黑、白、灰的基调淋漓至尽表现出来。暗红的黑房灯下,在D76、D72显影液和F5定影液的流淌中,一幅幅精美的黑白摄影作品诞生。近一个世纪,人们熟悉和习惯了这种色彩的简化与表现。当彩色胶卷和相纸发明出来后,摄影经历了一场自我革命,面对彩色摄影对事物一览无余忠实地还原,五彩缤纷的相片逐渐取代了黑与白的单调。黑白摄影退居摄影的边缘,但依然闪烁着光彩,因为这是成熟了的摄影艺术。
    数码摄影的飞速发展,对于传统摄影来说是真正的“狼来了”。无可非议,不久的将来数码会成为摄影术中的主导,任何拒绝和排斥都是徒劳的。整个摄影市场的走势,预告着传统摄影的萎缩,从器材到耗材的锐减。数码摄影工具的先进,轻巧,简便,随意性强,还原能力,消耗低下和依靠强大的计算机作后盾的诸多功能,足以俘虏摄影界。眼下几乎所有的婚纱影楼店,数码摄影代替了传统摄影,从老板的笑脸和顾客的接受程度来看,足已证明数码摄影的威力和生命力了。
    数码摄影在改变着摄影态度。
    应当承认摄影态度的改变早在进行中,过去摄影家在传统黑白摄影创作中,强调的是精心。每一幅作品的拍摄都要在对光线,构图,角度的严格理解和磨练中精心运作。阿·亚当斯先生在拍摄实践中创造了“区域曝光法”,严谨和精确成为摄影创作的座右铭。而暗房制作的基本功成为摄影重要环节,为此,摄影家韦斯顿发明配制了独特的黑白显影液,将作品制作得精美无比。然而,当彩色摄影出现后,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摄影家变懒了,后期制作全交给冲洗店,由机器和他人来完成。摄影 “三分拍摄七分暗房制作”的规律完全破戒,摄影家充其量成为“装胶卷、对焦距,按快门”的半个摄影家。而数码摄影器材的功能特性------无须用胶卷和冲洗,省力、省时、省费用使摄影人变得浮躁,简单,草率,面对被摄对象不注重观察,发现、思考,研究,无须深思熟虑,按快门变得如此随意,拍下来再说,不行当场可以删除。要不就在电脑“Photoshop”中修改或在“CorelDPAW”增删,制作,将有的变没,把没的变有,“化腐朽为神奇”“还空白为丰满”,于是,由电脑炮制的作品铺天盖地而来。不用注重光线的规律、不要考虑透视,比例的效果、无须重视色彩科学,凡能拼凑成图便是蒙太奇,就是“摄影作品”。[FS:PAGE]
    针对时下一部分风行的数码摄影“作品”,不由人忧心忡忡,摄影的路在何方?将来还需要拍摄吗,坐在电脑前拼凑便是。话又得说回来,艺术还需百花齐放,真实地写照也不是艺术的全部,如辙再现也不是艺术表现的宗旨。难道离奇、荒诞、臆造便是艺术了吗?我想,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规律和要求,小说在虚构内容情节,天南的人地北的物有机的缀合便是故事;而以图象为表现手段的摄影艺术拼凑便成了谎言与欺骗。日本人管摄影叫“写真”是有道理和远见的。
    这并不是数码科技惹的祸,科学的发展推动摄影器材的前进,利用摄影器材的先进性促进摄影艺术的创作,这是必然的。不能以器材的可塑性,灵活性而改变我们对摄影艺术创作的态度。
    愿摄影艺术永远象那坛百年陈酒,淳清、香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4 , Processed in 0.07710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