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点评《瞬间世界》

2006-4-4 13:57| 发布者: | 查看: 1310| 评论: 0|原作者: 朱玉芳

   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瞬间世界》千呼万唤终于在12月 21日出来了,并且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使瞬间世界变得不再“瞬间”。 改版后的《瞬间世界》越来越像一本有声杂志了,第一次使用了主持人,还有“摄影大腕”的特邀加盟,无疑增强了“可看性”。我们终于可以在国家级的大台里看到“面对面”地聊照片的节目了,真乃摄影人的“福音”。不过美玉微瑕,主持人田龙活泼过火,严肃不足,黄文扭扭捏捏,放不开,像个未出嫁的大姑娘;《瞬间世界》里的《名人相册》可能在打“名人”牌,据我所知《名人相册》是另外一个节目里的子栏目,硬拿到这里,有些牵强,给人一种不伦不类之感,并不是所有的名人,所有名人的照片都是有价值的,价值是相对的,对观看《瞬间世界》的摄影人来说,看中的是照片里蕴涵的艺术价值,所以《瞬间世界》一定要考虑观众的定位;节目开篇,主持人展示的几张悉尼奥运会的国旗花絮照片居然没有一张是中国的摄影记者拍摄的,我心里失落落的,对中国的摄影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告戒中国摄影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的摄影要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卧薪尝胆”吧;也许是刚改版吧,第一期《瞬间世界》层次性不强,主持人冷不丁的就插进来,像一个娱乐主持人;场景制作有些凌乱,就像一间好久没有收拾的工作间,前不久关于牛群专访的那期《文化视点》是在牛群的工作室里做的,那场景就不错,能够充分体现职业特征。
    一点小小的建议:栏目板块化,现在的《瞬间世界》细分了4个板块,最好能充分体现各自的独立和个性,如既然《画里话外聊照片》是有特邀主持人来主持的栏目,主持人就不要再插来插去了;内容系统化,做节目不是闲聊天,要有一个内容的整体规划,而不是,顺其自然,如第一期关于儿童摄影的后两个板块放在儿童节前夕播放,则更有意义;报道及时化,不要做报纸新闻的“声画”翻版;场景简洁个性化,充分体现摄影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做到简洁,不要让背景喧宾夺主,如第一期在点评儿童照片时,背景上的那张红框黑白照就比较惹眼(让人想起奥运会电视转播中的可口可乐广告),很不协调;主持专业化,并不是说主持人需要有多么多么渊博的摄影知识,有多么多么高超的摄影技能,而是要主持人说话一语中的,有深度,有力度,特邀主持人最好不要固定,既然有主持人,那么特邀主持人就应视节目内容来“特邀”,毕竟“孰业有专攻”嘛!让一个新闻摄影师与一个儿童摄影师对话,如何“志同道合”呢?大家是否记得南宁电影节上,潘长江的奖杯是谁颁发的,所以聊长城摄影一定请陈长芬做特邀,聊摄影美学,一定请韩子善做特邀,聊摄影组织一定请刘榜做特邀,聊摄影评论可以请林路(或窦海军),最好不要请“刘先生”(他只会说不会做);编排科学化,第一期在《画里话外聊照片》的嘉宾是儿童摄影师,接着点评《感受生活拍照片》观众寄来的儿童题材的照片,过度自然流畅,继续努力。
    总的看来,瑕不掩瑜,《瞬间世界》对像我这样的发烧友来说,颇具诱惑力。《瞬间世界》加上原有的摄影报纸、摄影杂志、摄影网站,使得“瞬间世界”精彩无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8 , Processed in 0.14506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