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谈谈投稿

2006-4-4 13:58| 发布者: | 查看: 1354| 评论: 0|原作者: 朱玉芳


    写文章,总是希望能发表,我说了,我现在写作不是为了挣稿费,所以能发表一次足矣,不管它是国家级的、省级的、还是内部级的,如我就很看中能在《中国人像摄影学会通讯》这份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的内部资料上发表文章,尽管它不寄样报,没有稿费。我发文章总希望能够原文照发,这样才是作者的本意,《人像摄影》总是使用我提供的软磁盘,不作改动,我喜欢;而《中国摄影报》也许是大报吧,我在上面发稿不改动者少之又少,作者总希望保持一篇文章的原汁原味,尽管废话连篇,可能浪费版面、浪费读者的时间,可作者还是敝帚自珍呀!
    说到一稿多投,要分别看待,几乎所有的摄影刊物都有类似文摘的版面,大概这也叫取长补短吧,而这也与一稿多投没什么区别,我还发现一种现象,你给它投稿,它不用,反过来再去从别的刊物上转载这篇文章,这是不是编辑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呢?有时候遇到撞车现象,编辑们的取舍往往考虑到作者的知名程度,我曾经有一篇关于影楼经营的文章先投给了《中国摄影报》,按照日期计算应该发表了,一看报纸却是杨恩璞老师的,其中观点惊人的相似,我的文章无奈中做了"陪葬品",你说我能不再投一次吗?后来在另外一家刊物上发表了。题材撞车,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对于业余写作者尤其不公平,如果不抓紧时间再投只有错失良机,胎死腹中。
    刊物的编辑们就是不愿意相信"威力藏于民风",同一题材的文章,宁愿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向"名家"、"大家"约份三流的稿件,也不愿使用不知名的业余作者的一流稿件。即使是同一张报纸,不同的编辑对同一稿件的处理情况也不太一样,我的一篇文章被《中国摄影报》的一个编辑给枪毙了,半年多之后,被另外一位编辑在报上给发了,而这时我已经在另外一个刊物上发表了,你说这能全怪作者吗?作者不是编辑,作者认定这篇文章适合这家刊物,生杀予夺的大权掌握在编辑手里,您一个业余作者又能怎么着,你又不是什么大人物,连面子都不用考虑。
    一稿多投也与编辑部不重视业余作者的培养有关,所谓的业余作者,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投些文章,大多是有感而发,比起专业队伍的无病呻吟来,水分要少得多,尤其是基层作者的文章更有经验价值,尽管他们可能不是很善于驾驭文字,如果编辑老师对落选的文章不予发表的原因能够给一个回复,作者会很感激的。如果每一家报刊都能建立一支自己的作者的队伍,那该是刊物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呀。
    希望编辑能够与作者多交流,电话、传真、书信、电子邮件都可,是很方便的,如果编辑能够与作者通一封电子邮件,交流一下收稿、用稿情况,避免一稿多投太容易了,作者打电话询问自己的用稿情况总是不好意思,再投不再投,全靠自己去感觉,现在所有的摄影刊物都有自己的网站,希望开设一个《留言簿》,想知道自己的用稿情况,上网看看就可以了,避免作者直接给编辑打电话的尴尬,或者将所有来稿均输入电脑,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一个《来稿仓库》,里面再分几个栏目:《未编辑稿件》、《拟采用稿件(再细分至报刊的栏目)》、《不采用稿件》、《兄弟报刊拟用稿件》等,所有的情况都一目了然,既方便自己刊物不同栏目的挑选,也方便其他刊物的编辑来挖稿,避免浪费资源,兄弟刊物的编辑也知道他所收到的稿件中是否是一稿多投,而这所有的一切仅仅增加两个录入员就可解决了。透明度增加了,作者还怎么一稿多投,稿件处理速度快了,还一稿多投干什么?
    既然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为什么很多报刊社的电子信箱还形同虚设,不充分利用呢?如果报刊社使用接受电子函件投稿,既可以减少作者的邮费支出,又可以缩短见报时间,还可以方便编辑修改,更省去了文字录入的程序,进而省去了校对,避免因为录入产生的错误,何乐而不为?[FS:PAGE]
    传统的报刊要求作者3个月后自行处理,3个月在今天是不是时间太长了?中国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对所有的来稿要求作者的授权,是授权《榕树下》独家使用还是授权《榕树下》一次使用,还是授权《榕树下》全权处理该文章的发表出版事由,《榕树下》在收到你投来的文章后24小时给予回函告知文章已收妥,并在下一个48小时告知作者,这样的效率很值得传统媒体学习。
    中国是不是可以创建一个摄影文章(图片)原创库,让各家报刊自由挑选适合自己的文章,对决定采用的文章,报刊编辑给其打上标记,以避免撞车,作者也可以声明该文章允许独家使用还是多家使用,甚至作者还可以声明自己的稿费标准,对于特别优质的稿件可以采取竟拍方式。
    我不愿意一稿多投,但我还是做了,不是对自己的文章没有自信,我从开始14岁那一年起还没有泥牛入海的文章,除非这家报刊要对我封杀。也不是为了多挣几文银子,我一年的稿费正好与我公司的日收入相等,而是因为文章既然已经写出来了,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余下的用不用,怎么用应该是编辑们的事情了!一稿多投, 与我的懒惰也有关,不愿意为了一篇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文一而再,再而三地跑邮局,近来《中国摄影在线》给我开设了《朱玉芳说》的栏目,用来刊发我的最新文章,尽管没有稿费,也不会被谁承认,但我很喜欢,我不会再考虑向其他的网站投稿。
    编辑、作者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4 , Processed in 0.07059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